《七律·长征》课堂实录2

小编:

一、“1分钟演讲”

师:一个暑假了,大家还没有忘记我们坚持了一年的课前“1分钟演讲”吧(没有)

师:我们围绕“我的暑假”现场无准备演讲(啊!)

二、说“长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征的历史背景

(师课件出示长征的原因,生齐读)

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

师: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

(投影显示,学生观看)

师:长征是什么?我们首先来看看毛泽东是怎么评价长征的?

(投影显示,请一学生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师:《七律·长征》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投影显示,学生浏览)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诵读《七律·长征》

师:关于“七律”我们知道哪些?

生1:七律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生2:七律偶句押韵

生3:七律讲究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4: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师:学习诗歌,要知道诗歌的哪些内容?

生1:意、象、法

师:很好我们上学年已经知道了诗歌的意、象、法,请你具体说说……

生1:意,能疏通诗歌大意象,能理解诗歌内涵法,能品味诗歌的语言

师:要能理解诗歌的意、象、法,最好的办法是——

生:诵读!

师:这首诗的诵读要注意哪些?

生:读出气势、读出乐观、读出豪迈

师:下面我们请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一生诵读,较为平淡)

师: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出首字的拖音(示范:红——军——不怕远征难);韵脚的顿音(示范:万水千山只等——闲);还有尾联最后几个字的延长音(示范”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齐读)

师: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蒋介石、毛泽东、红军战士们分别诵读这首诗

(师分别用蒋介石的轻蔑的语气读了首联,再用毛泽东的思索的语气读了颔联)

师:同学们来模仿战士们齐诵?说说看战士们应该读的——

生1:大气磅礴

生2:乐观向上,有种大无畏的精神,诗歌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已经为诗歌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了

师:好,下面由课代表带领大家一起诵读

(学生齐读)

四、品味诗歌“意、象”

师:这首诗有五幅图(出示投影),

意:五岭图——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接着完成红军五幅征难图的后四幅,其他同学在“素材本”上完成

(生板书:——乌蒙山图——金沙江图——大渡桥图——岷山图——三军图)

师 :“三军图”就是三军过岷山图,二者可取其一

师:《七律·长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叫做意象

象:腾越五岭——

师:我们来完成另外四幅,提示一下,可以用象“腾越五岭”一样,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来概括

生:翻乌蒙图、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跨岷山

(小组内顺时针交流素材本)

师:看看对黑板上的展示有无不同意意见?

生1:我觉得翻乌蒙不如改成“疾跨乌蒙”,因为翻显得很平淡显示不出红军积极豪迈、充满朝气的一面,也不能凸显红军神勇的气质

生2:喜跨岷山不如改成“喜踏岷山“,”踏“字更能体现红军战士豪迈、乐观的性格特征

(师修改学生板书)

五、品味诗歌“法”

(投影显示,赏析示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赏析:“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比喻及夸张来达成的表现了红军敢于藐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及精神伟力

师:赏析诗歌可以从那几个角度入手?

生:内容、手法、情感、用词等方面赏析

师: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赏析全诗或某联写在素材本上关键词比如“细浪”“泥丸”“寒”……

(生思考,在素材本上完成)

生1: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结构上和内容上也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

(师板书:英雄主义)

生2:乌蒙“磅礴”形容其巍峨高大,一个“走”字突出疾驰貌,但是他们在毛泽东眼中只不过是“细浪”“泥丸”,突出毛泽东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自信心

(师板书:乐观主义)

……

生3:老师,为什么“走泥丸”就能体现毛泽东“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自信心”呢?

师:从飞机上看大地一切都很小,但毛泽东此刻不是站得高,而是他的——

生4:志向高,胸襟高,气魄大

生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暖”与“寒”恰对,“暖”字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生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更”字用得好,结构上承接上文,也表达了对于红军“喜踏岷山”后长征胜利的必胜信念

生7:我来补充下,这一句“尽开颜”用得好,三大主力红军还没有会师,毛泽东已经预见胜利在即,这种战略自信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师:大家分析得都非常好(小结)这首诗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显示了我当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

(生齐读——)

(下课!)

评课:

王美芳老师:

1.重视学生体验,如对“细浪”的品味,王老师启发学生能把高大连绵的山看成细浪,不是因为在飞机里看,而是在于毛泽东有高远的志向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文本,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把黑板让给学生写学习结果3.重视学法指导,而且具体有效

秦甄平老师:

听王益民专家的讲座虽然不多,但屡有共鸣,第一次听王专家的课,却大有收获:1.站得高,教师教学的视野开阔;2.容量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3.层次明,课堂的效率高如果学生在这种课堂学习语文3年,他们的受益程度将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符婷老师:

刚听过杨茸茸老师的《七律长征》,接下来一节课恰逢王老师也上这一课两相比较,真可谓是收获多多!

这节课王老师花了大半时间在朗读上,读书中学习律诗的文体知识,读书中体会豪迈的英雄精神学生们一开始读得并不好,甚至有笑场,王老师机智地用梦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历史情境,分别模仿了蒋介石、毛泽东、红军战士的口气读这首诗,有趣的模仿、出色的范读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也为接下来的分析诗歌打下扎实的基础

王老师的课堂向来容量大、内容深,这节课也不例外,几个环节清楚流畅

一、课前一分钟演讲,一句“暑假来还亲情债”点评精妙

二、介绍长征的原因,用红军长征图让学生初步进入历史背景,引入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增添课堂丰富性

三、“七律知识知多少”,提纲挈领的复习旧知

四、学习律诗的四大步骤:议——读——悟——诵读诗歌,绘意象,写意境,品意蕴学生活动结束后,王老师提问了本课的精华所在:“你从诗中读出毛泽东的情感是什么?长征困难吗?毛泽东怕不怕难?请举例子说明“学生以“高”字为例,王老师马上追问什么高?这就给学生搭了几个阶梯,过渡到“志向高”这一答案上我个人特别喜欢王老师引用的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一句“毛泽东也曾消沉过、徘徊过”使得语文课堂多了几许人情味课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科内容,而是变成了一扇窗,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复杂但却美丽的人文世界

五、赏析诗句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为例

六、诵读课文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再读课文,就已经颇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韵味了

王老师的这节课引发我许多思考一是课堂效率的问题学生会的一带而过,有疑惑的给他搭梯子,让他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意蕴)直接告诉他也许,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课堂“菜鸟”的区别就在这里,有的放矢,而不是把教参上所有内容灌给学生

二是语文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对于文章的理解其实有时不仅仅是语文老师能教会学生的,更多的是加上历史、地理等等其他学科角度综合性的品味王老师这堂课给我许多启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读本名句(五)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一门课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梅花顽强的生命力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