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4

小编:

一,成语梳理:

1祸起萧墙

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句: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2,分崩离析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例句: 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3季孙之忧解释: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开柙出虎解释: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5既来之,则安之

释 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 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6, 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虎兕出柙

〖出处〗《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意思是老虎和犀牛跑出了笼子,龟甲和美玉毁坏于匣中,究竟应该是谁的过错呢?

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二,写作素材:

(1)写作素材: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角度点拨:①守土有责;②在其位,谋其职

(2)写作素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角度点拨:①公平、公正方能立国;②安定、团结才有国家的兴旺发达

3,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陈力就列 行列

B.危而不持 扶持

C.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者

D.安无倾 倾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则修文德以来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邦分邦离析,而不能守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是社稷之臣也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和无寡

4,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的意思

A.是社稷之臣也

B.不知木兰是女郎

C.谁能定是非之真

A.君有疾在腠理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5.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是谁之过与 ④夫如是,远人不服

6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7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8.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9“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乐是/过与 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 ④无乃/尔/是/过与

四,创新能力训练 :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0.于调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四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士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标点。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 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 谋:

C.交:

B. 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五,高考链接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矜:夸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鲁阳山遇贼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C.芝乃驰檄济南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因芝妻伯父董昭 相如因持璧却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15.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4分)

(2)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3分)

(3)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3分)

六,虚词积累:【因】

(一)介词。

1.------------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七,构建知识体系:文言文宾语前置的类型

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句式:疑问句)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

例: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

4、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6、“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7、“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例:府吏见丁宁(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望见恕(我) 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你教导我)

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8、“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现代汉语中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例:举贤以自佐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必修四语文教案合集(二)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吉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大全7篇) 最快乐的事情作文字 最快乐的事(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