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表格式)教案5

小编:

总 课 题 至爱亲情 总 课 时 1 第1课时
课 题 人琴俱亡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 情境导入 老师先请一个同学给你们讲一则《高山流水》的故事(让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伴着音乐讲)。
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就是今天学习的《人琴俱亡》这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
二、课前热身 提问: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又是谁?(课前要求同学们从多种途径查询有关王羲之父子三人以及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情况,课堂上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展开) 明确:作者是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详见“关于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材料。课前可印发给学生。) 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三、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对话1]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字,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老师归纳补充讲解。 [对话2] 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理解的句子,请同学写到黑板上,师生讨论解答。
[明确]: a.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b.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c.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倾听音乐,酝酿情感。 举手抢答,营造气氛。
设计一份“错误”作业纸让学生订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四、老师范读课文,再指定两名同学读书,音读准,句读停准。最后学生齐读。

五、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情谊。
1、自由阅读课文,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对文中重点词句做上标记。

2、四边互动 [对话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本题是让学生细细体会课文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学生容易找到并能简单分析的句子:①“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 ②“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觉得“琴”都亡了,可见兄弟俩是真正的知音、知己,情深意切。
) [对话2]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作者却说子猷“了不悲”,“都不哭”?那子猷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悼念自敬之死的呢? [明确]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
痛不欲生。 [对话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明确]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到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由于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六、让学生小结内容: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七、延伸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兄弟情深的诗文或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共享。
2、补充讲解曹植的《七步诗》:
小组讨论交流,画出有关句子并作分析。
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情,模拟人物语气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后讨论自由回答。 从文中找到依据作答。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七步诗”中另类“兄弟情”。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 这首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2.) 链接生活 链接:今天,在座的同学一般都是独身子女,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兄弟关系似乎已不复存在,但我们经常说“同学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呢?联系自己平时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实际好好反省。

附:板书设计

(一)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板书设计

(二) 人亡 琴亡 不悲 弹琴 子敬先亡 “恸绝” ——手足情深 子猷奔丧 不哭 摔琴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琴俱亡》(表格式)教案4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