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变的“打酱油”

小编:

从前,人们常常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去买酱油,因为那时的酱油大多是散装零售的,售货员要用提斗类工具将酱油舀出,酱油通过漏斗流入瓶子里,这一过程就是“打酱油”。其中的动词“打”,与“打水”之“打”同义。如今,瓶装或袋装的早已取代了散装的酱油。“打酱油”这一日常生活场景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打酱油”这一词语似乎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然而,到了2008年,“打酱油”一词以新的面貌重新回归大众视线,一跃成为当年十大网络流行词语。“打酱油”的流行,源于广东电视台就某明星事件采访一位路人,那位路人很随意地说了一句:“关我×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此话一出,“打酱油”一词迅速蹿红网络。在这里,路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只是路过这里,我有我自己的事要做,明星之事与我无关。

因此,“打酱油”暗含此事与自己无关的意思。 此后,如果不清楚或不想谈论某事,都可以用“打酱油”取代。

例如:

(1)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已经快忘了电视长啥模样了。这样一想,心里就释然了——《新闻联播》改不改版是你的事,看不看是我的事。反正我是打酱油的,操那么多心干啥哩。(《华商报》2009年7月11日)

(2)这些官员最常采用的伎俩是躲避。知道记者是来调查问题的,官员们突然都“隐身”了,记者逮着谁问都说自己是“出来打酱油的”。(《新闻记者》2010年2月22日) 上述两例的“打酱油”都透露出说话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打酱油”的意义也不断得到引申、泛化。

如果遇到“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或已知徒劳无功,所以大可不必认真对待”的事情,那么“打酱油”就表示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等意思,略含贬义。

(3)有题为《至尊局长曝光,有关部门打酱油》的评论指出,当不少网友已经有针对性地举报周久耕时,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却异常“低调”。(《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12月30日)

(4)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从本月15日开始报名……专家分析,报考者其实有1/4都是“打酱油”的。(《法制晚报》2012年10月22日) 例

(3)披露了监督部门对局长行为的袒护,“打酱油”指其对网友的举报敷衍了事;例

(4)反映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考中,许多考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碰碰运气的心态前来参加的,“打酱油”是对这种心理非常形象的诠释。 近来,正当人们认为“打酱油”和其他流行语一样会逐渐“降温”或“消失”之时,“打酱油”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再次引申,出现了新的用法,焕发出新的活力。请看:

(5)袁珊珊在“宫一”的时候还只是演个小宫女打酱油,“宫二”就女主了,算是熬出头啦。(《新民晚报》2013年10月3日)

(6)与此前中国影星加盟好莱坞大片不同,此次李冰冰不再是“打酱油”,戏份颇重,演绎了一位外形妩媚的科技公司CEO。(《广州日报》2014年6月26日) 上面例子中的“打酱油”和以前的意思并不一样,指演员在剧中戏份少、出镜率低。此类“打酱油”常出现在娱乐领域,可理解为“做配角、跑龙套”等。这样的“打酱油”是沿着原先“路过”之意引申来的。

路过某地,一般只是一瞬间的事,往往只是露个脸,人们的关注点也不在这里,所以“打酱油”又引申出了表示做配角的“陪衬”之义,表示并没有太多太出彩的表现。 “打酱油”一词以其生动的刻画和精练的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瞧,体育赛事中,本届巴西世界杯上,亚洲四支球队集体打酱油,小组赛无一胜绩(参看《北京晨报》2014年6月30日);军事演习中,网友质疑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国究竟是不是打酱油(参看《贵阳晚报》2014年6月20日)。 “打酱油”一词的再次流行,反映了词语的发展,顺应并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也显示出了流行语强大的生命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哥哥”从何而来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