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沁园春 雪》

小编:

解读《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咱们先不管背景,先来看作者写这首词的字面意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一读,胸怀开阔,气势豪壮。呈现眼底的是一个冰天雪地的银白世界,“封”和“飘”一动一静,静谧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感。这句总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几句都是作者所“望”到的内容,诗人望到了什么呢?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顿时失去了往昔波涛滚滚的气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群山与天相接,好像要与天比高一样。作者选取的长城、黄河这两个意象极有代表性,它们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山之舞,原之驰,有活泼奔放之势,且“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显示出山与原的气魄。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晴天,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格外娇艳美好。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高”是实写,到这三小句就转入虚写,是想像中的情景,“分外”二字透出了作者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以上是词的上片,用很激昂的文字点染出祖国北方山河的壮丽,渗透着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的河山这么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句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括上片所描的雪景,“引无数竞折腰”引出词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识大雕。”

——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这样一些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英杰,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统一的大业或凭着武力使远近慑服,但可惜他们都是文采不足,稍欠风雅。而成吉思汗,更是文治不足,武功有余。同学们看,以上所列的五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词人对他们不乏景仰之情,但通过一个“惜”字也含蓄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只有毛泽东才敢这么写,才有这种气度,才有这种胆略去指点江山的千古英杰。他为什么敢这样写?与他当时的身份有关。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是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个时候的毛泽东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地要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所以他不仅要学习前面的英杰来统一中国,而且还要后来居上超越他们,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和壮志使他敢这样去评价。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新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那今朝的风流人物是谁呢?是诗人自己,还是为了新中国成立和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无产阶级?恐怕都是。

以上是词的下片,评价了历代的英雄人物,并抒写了自己的抱负。

下面我们结合上面的字面分析来看毛泽东的葫芦里装的是啥药。

这首词的题目叫《沁园春 雪》,“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雪”指出题目所写的内容是雪景,所以上片就集中笔墨写了北国的雪景,展示出一幅非常壮丽的祖国山河图。看到词人笔下的景,心中会不自主地涌起自豪与激动,面对这么壮丽美好的山河,怎不让人热爱,怎不能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保卫它、建设它的情感呢?

下片作者评价了历代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都是很不了起的,都是中国帝王中的佼佼者,可是在作者眼里,都有缺陷,长于武功,短于文治,既然毛泽东敢这样说,那是不是暗示自己在文治上要强于他们,够自信的了。当然事实也是如此,《毛泽东选集》共5卷,所选文章全是他自己写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一个国家的领袖亲自写文章,少!毛泽东的诗词写得好,大家也是知道的。而且他还有一手自成一体的书法。《论持久战》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革命的道路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些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性,确也能说明他在文治上是越超了前人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首先是一种自信,是对个人才能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创造新中国的伟大抱负的自信,同时也是一种自励,虽然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是正要借此来激励自己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总起来看,上片是写江山之美,爱江山之美,下片是抒发自己的抱负,表现一种自信,一种创造新中国的伟大气魄。全词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大致意思应该是这样的:下雪了,北方的雪景真是壮丽啊,你看……,如果到了晴天还会更美。为了这壮丽的山河曾有多么英雄为之奋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虽了不起,但都是武夫,在思想、政治与文化方面没有建树,个人的文采也有欠缺。这些人已随历史而去,试看今天的英雄人物,会是谁呢?就是我和我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总述:看了电视《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候的生活,如果看过个电视剧,你一定会发现,少年毛泽东就有与众不同之处,他读师范是因为家里贫穷,想寻找到一个不用交学费的地方,然而他平时饱读诗书,寻找的却是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他的同学们还专门成立了讨论时事的小组织,每周在一起研讨中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其实,在青年时代谁敢论定他将来会成为什么人,谁敢想像他后来会成为新中国的伟大的领袖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在写首诗的时候,毛泽东只是刚刚确立了在中国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革命的前途还是多么的渺茫,但毛泽东却能在《沁园春 雪》中却能如此自信,面对革命风暴胜似闲庭信步,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宽大的心胸?人的志向是从小就立下的,反观我们,你们在心中是否有一种开阔的胸襟,是否有高远的理想?同学们,不要再沉迷于个人的小心眼里,个人的狭隘之中了,把眼光看远,把视野放宽,立下大志,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匡扶宇宙的大才吧!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部队违规违纪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最新吃鱼头日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