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抹、犄角、怦怦、逮、树杈、攥着、寒颤”等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 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揣摩、分析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4.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语言描写极 具个性化,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具体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教益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和《秋天的怀念》的讲义资料。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情节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品析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板书文题)

二、快速默读全文,掌握、积累字词

投影显示: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抹( )眼泪(2)犄角( )(3)怦怦( )

(4)脸jiá( )(5)手里zuàn( )着小刀

(6)逮( )着玩逮( )捕(7)树chà( )

(8)寒颤( )颤( )抖

(9)变得( )十分严厉你还得( )站两个钟头

2.词语填空:

( )影不离自( )主张

( )二而一无可( )回

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改,如有异议,请查阅工具书。

提示:1.(1)mǒ(2)jī(3)pēnɡ(4)颊(5)攥(6)dǎidài(7)杈(8)zhànchàn(9)deděi

2、形作合挽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清楚、流畅地朗读课文,要求停 顿恰当,速度合宜。

2.本文所叙故事是围绕羚羊木雕而展开的。故事情节依矛盾冲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请同学们思考文章的情节脉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结:

从开头到“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是故事的开端。因“我”“自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而引出妈妈的追查、逼迫和爸爸讲出的一片理由。

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到“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回顾“我”和万芳的友情,写在父母的逼迫下,“我”违心地去讨要羚羊木雕。

从“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到结束,是故事的结局。着力刻画“我”所受到的伤害。

四、表情朗读全文,感知思想内容

“选题说话”:请同学们就“一个_________的木雕”“一个_________的爸爸”“一个_________的妈妈”“一个___________的奶奶”“一个________的万芳”“一个_________的‘我’”“一个_________的故事”进行选题说话,每个人自选一个题目,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说话活动。

五、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听朗读录音,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2.本文多处用到对话描写,请同学们分析归纳文中表示“说”的语言形式及其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采用常用词“说”的普通格式的。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词。如:“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3)对话 中有时用其他的“说”。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 情。如:“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的“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3.再读对话,揣摩神态动作描写,试就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第二组:写“我”的。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粗词有什么作用?)

(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学生体味、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组(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

第二组(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

4.思考: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 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5.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 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

6.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2.万芳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

3.流泪既是为被逼反悔的伤感,又是因友情的感动。

4.“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

5.表示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诚无私的友爱。“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七、分角色朗读

1.各自练读,揣摩人物心理。

2.分配角色: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3.朗读。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表演后请大家评议。

八、布置作业

1.积累和学习文中表示“说”的丰富的语言材料,就特定的情境提示,构思说话片断。

下午放学了,我很晚才回家,妈妈在村口等着我……

2.写作片断练习。

写一个你和父母(或老师或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矛盾片断,要求有语言和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 点

研讨拓展课文内容,组织辩论赛。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说话片断和写作片断练习,先在小组交流,每组推举1~2名同学在班上交流,同学们评点。

二、课文内容研讨

讨论下列问题,要提炼观点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1.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好友万芳,作者对“我”这样做抱什么态度?举出文中一两处描写为例说明。

2.爸爸、妈妈坚持让我要回羚羊木雕,作者对他们这种做法抱什么态度?举文中一两处描写为例说明。

3.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4.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5.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行为处事的观念冲突,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问题,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或许文章的主旨各不相同,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归结:

1.作 者的理解、同情流露在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中。

2.作者的情感倾向,如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写父母 态度严厉,毫无商量余地,写“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与伤害,都流露出作者对这两位家长持批判的态度。

3.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如万芳妈妈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据此可以设想,“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4.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5.示例一:赞美少年朋友真诚无私的友谊,告诫父母理解儿女,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示例二:批评大人们重财轻义的思想,告诫父母要尊重儿女的感情。

示例三:家庭成员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情感交流。

三、课堂辩论

就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个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选定主持人。

要求:

1.各 组用 5分钟准备辩论材料,如观点立论、论辩思路。

2.论辩中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说话的分寸。

3.辩论2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论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小 结。

四、课堂小结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五、板书设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羚羊木雕》教学设 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参观实验室的心得体会 参观实验室心得体会(通用13篇) 企业盈利心得体会及感悟 企业成功感悟心得体会(精选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