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难点是有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木瓜树和各种动物的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听过,熟透了的木瓜掉到湖里的声音吗?(板书课题:30咕咚)

“咕咚”是一种声音,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由这个声音引起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熟”的声母是翘舌音;“闹”的声母是鼻音,“象”的韵母是后鼻音,“拦”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致说正确就行,不要求答得准确完整,也不能照课文读。)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张投影片。

3.提问:

(1)这幅投影片上都画了什么?(木瓜树、小兔子和湖)。

(2)从小兔子的表情可以看出什么?(从小兔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它很害怕、惊慌。)

(3)小兔子为什么要跑?

(4)小兔子是怎样回答小猴子的?(指导学生朗读小兔子的话。读出它害怕、紧张的心情。)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5.小结:一个小木瓜掉进湖里,发生“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它没看个究竟,拔腿就跑,还亳无根据地对小猴说“咕咚”可怕极了。

6.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女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提问:

(1)小猴子为什么跟着跑?

(2)它说了什么?(出示小猴子说的话)。

指导学生用害怕、惊慌的语气朗读小猴子说的话。

7.出示第二张投影片。

提问:

(1)这幅投影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有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和小兔,它们都在惊慌地跑)。

(2)大伙儿是怎么叫的?(出示大伙说的话)。

(3)小猴喊叫的话和兔子的话有什么不同?大伙儿喊叫的话又和小猴的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相同?(小兔只是说“咕咚”非常可怕;小猴认为“咕咚”追来了;大伙儿以为“咕咚”来吃它们,要赶逃命。这样,没有了解情况就随口说,越说越走样)。

8.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9.小结:小猴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许多动物听到小兔和小猴的喊声,也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还一边跑一边跑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10.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小兔说的话,一人读小猴说的话,三个合读大伙说的话)。

1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后,出示第三张投影片。

提问:

(1)这幅投影片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野牛是怎么做的?它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喊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非常沉着冷静,先问大象,再问大伙儿,最后问小兔,追问事情的根由)。

12.小结后分角色朗读。

13.轻声自由读课文第6、7自然段。

讨论:

(1)“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

(2)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后来知道了“咕咚”并不是可怕的东西,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14.朗读全文。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咕咚教学案例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学生休学申请书样版 学生休学申请书家长(九篇) 心得体会猴王出世(实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