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三个太阳》个性化教学设计

小编:

三个太阳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听完了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天上真的有九个太阳吗?可是同学们,就在1987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竟然有这样的一则新闻——“三个太阳”,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这篇新闻,来探索“三个太阳”的奥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亘古 ( ) 蹒跚( ) 翩跹( ) 混沌( )
蹙眉 ( ) 粗犷( ) 舷窗( ) 伫立(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吞 shì diǎn着脚 ǒu心沥血 mǐn住嘴唇
chóu资 kǎi 甲 俯 kàn 惊心动pò
三.出示课时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
2.能说出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文体简介——感知通讯
1)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3)种类:最常见的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艺通讯。
五.整体感知
1.感知文本
(1)将文中小标题内容进一步具体化,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内容
①投下一个漂流瓶 ②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③站在长城站后山上 ④留下三个太阳
明确(1):
第一部分:写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以及 愿望实现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部分:写女画家在南极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在长城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第四部分:写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内涵丰富。
小结:本文的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明确(2):记述了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在南极生活。
3.感知南极:你知道的南极是怎样的?(学生介绍,后放《南极之行》宣传片)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低温度-88.3℃度就是在那里观测到的。
南极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为“风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形成干燥的“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是冰雪量最多的大陆:南极洲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上的大冰盖及其岛屿上的冰雪量约为24×106立方千米,大于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5%。
五.自学指导
过渡:南极的生活条件是非常恶劣的,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吗?可是有一位女画家却偏偏要往往南极跑,为什么呢?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地到南极去呢?
自学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女画家在没有到南极之前都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呢?女画家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女画家为什么那么想去南极呢?
明确:克服困难:名额挤不上——经费部分自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表现了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
(2)这篇通讯写了哪些人?你认为这篇通讯所要报道的人物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女画家、考察队队长、测绘工程师、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
文章的主人公是南极考察队员群体。文章以女画家活动为线索,展现南极科考生活,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六.课时小结
南极大陆为我们女画家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那南极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南极的那一群人,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让我们课后继续走进南极。
七.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南极大陆为我们女画家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南极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南极的那一群人,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南极,感悟南极。
二.出示课时目标
1.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2.感悟南极精神。
三.自学指导
(一)自学指导——欣赏南极
1.终于踏上了梦寐神往的南极,踏上南极之初,南极为我们的主人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愿意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它?
明确:美丽、安宁、神秘、纯洁、热情
2.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写到了南极美丽的景致,找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说一说文章如何运用精美的语言来表现南极的美丽的?我们还能找到其他类

似的文字来进行赏析吗?
示例: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赏析:画横线处是三个比喻句,它们又构成了排比。在这里,句中将“雪浪” 比作“大海奔腾的波涛” ;将“山丘” 比作“晶莹的龙宫”;将“雪墙”比作“起舞的银龙”。形象生动而又极具气势地描绘出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的景象。
4.学生举例鉴赏
(二)自学指导——感悟南极
1.这篇通讯写了很多南极人,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1)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见第二部分第8段。)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见第三部分第4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测绘工程师——吃苦受累,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3)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从漂流瓶中字条的语言描写,从她同暴风雪搏斗后的心理活动,从她过生日接受同伴们祝贺时的情感流露……都可见一斑。)
(4)课文还写到了女画家的父亲,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共同点:对南极有着无比的热爱、艰苦卓绝地斗争、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也就是文本中的南极精神
(三)自学指导——感悟文本
主人公最后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南极的这份理解与感情?你对这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明确:
用女画家所画的南极壁画“三个太阳” 来表达。
突出南极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给读者留有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空间。
四.课时小结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著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五.拓展延伸
1.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
2.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画家、摄影家、诗人、音乐家……),你会为南极留下一件怎样的艺术品?请你设想或创作。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黔之驴》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