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草原》

小编:admin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这篇由语文小编整理的评课《草原》,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评课《草原》

《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深意浓的叙事散文,文中所描之景、所绘之物、所抒之情,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课上,学生不仅被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深深吸引,更在老师清新、优美的教学语言,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的感染下,感受了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独特意蕴,在陶醉,赞赏之余,我结合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这篇文章文字洒脱、语言精妙、情感真挚,老师认真研读高段目标,结合本文特点,把教学的着眼点和难点的突破口锁定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深刻理解、感受草原“风景美和人情美”的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同时,为达到这一目标,还能遵循构建“民主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课前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学能,进行充分预设。比如,对于草原的异域风光,很多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极少有人亲眼目睹,为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走进文本,教师通过欣赏音乐,看图感受等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中激发学习兴趣,陶冶鉴赏美、感受美的情怀,让学生敞开心扉,读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兴趣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民主课堂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尤其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蒙族人民热情好客、豪爽粗犷的性格后,把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内涵作为情感高潮。当然,有了前文的情感基础,教师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如临其境的音乐渲染,更让学生浮想联翩,遐想无限,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纷纷文思如泉,妙笔生花,当学生生情并茂地朗读写话片段时,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并能更好地跳出文本、审视文本,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一起飞扬!可见,有了这样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氛围,这样平等自由的课堂对话,教学难点的突破便是水到渠成。

二、读中品意,诗中悟情是本节课的亮点

《课标》指出:高年级学生要加强默读训练,而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默读对于高年级学生生成智慧,激发情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大有裨益。但老师能因文而异,针对文本特点,大胆采用朗读、品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恰到好处,既注视了文本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展现了老舍先生的大家风范,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尤其是教师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体会三个“飞”字和两个“再”字的妙处,先让学生一边对照文字想象画面,一边带着个人理解大声朗读,再通过揣摩,体会,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再次放声朗读,甚至动情地读,忘情地读,让学生读到位,品到位。另外,在引导学生体会蒙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感受蒙汉人民的情深意浓时,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再朗读,品味,再品味,从而达到读中品意,读中悟情的目的。看到学生陶醉的神情,忘我的状态,我们由衷地感慨:当情感迸发时,朗读已不是教师的一种要求,而是学生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流泻,一种言不由衷的自然需求。这样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情感积淀,为理解文末诗句,突破难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如此的教学氛围,如此的对话过程是愉悦的,和谐的,有效的。真可谓“有心而无痕”!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评课《草原》,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老舍《草原》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村委会会议记录(汇总5篇) 童年的幻想(优秀20篇) 走读生家长安全承诺书十五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