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小编:admin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二、课前预习: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

1、知识链接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他20岁那年,考取会稽县的“学生员”(秀才),后因对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舞弊看不惯,不愿再去参加乡试,于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1929年7月30日80高龄去世,整整教了60年学。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人骗钱。他为人耿直,和蔼可亲,对学生关心爱护,很少体罚学生。作为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后来在外面学习、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去看望他,师生之间书信往来不断。寿先生逝世后,鲁迅还和先生的家属保持联系。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感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是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2、学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⑵ 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认真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和表达的感情色彩。同时,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二、知识预习

⑴ 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菜畦( ) 桑葚(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缠络( ) 臃肿( ) 珊瑚( ) 攒成(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 觅食( ) 罕至( ) 竹筛 ( )

秕谷( ) 渊博( ) 鼎沸( ) 倜傥( ) 书塾 ( )

宿儒( ) 蝉蜕( ) 拗 ( ) 窦 ( ) 锡箔 ( )

和蔼( ) 厥 ( ) 淋漓( ) 叵 ( ) 确凿 ( )

⑵ 解释词语:

【确凿】 【轻捷】

【人迹罕至】 【觅食】

【渊博】 【宿儒】

【鼎沸】 【同窗】

【高枕而卧】

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 个部分内容,先写 ,后写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填空:(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

3、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

4、反复诵读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

四、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 ) 菜qí( ) 桑shèn( ) 斑máo( )

cuán( )成 脑suǐ ( ) 蝉tuì( ) 倜tǎng(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

C. 书塾 臃肿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

3.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确凿(záo) 斑蝥(máo) 菜畦(qí) B.皂荚(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

C.珊(shān)瑚 秕(bǐ )谷 蝉蜕(duì) D.盔(kuī)甲 骨髓(shuǐ) 倜(tì)傥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写了百草园 的生活和三味书屋 的生活,作者是 ,他是我国伟大的 , , 。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二、情境引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三、学习“百草园”

1、速读1——8段。思考: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

2、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3、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

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 、 。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 ,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4、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6、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6、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四、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 )桑葚( )斑蝥( )秕谷( )人迹罕至( )

2、第二段可谓形声色味全,春夏秋齐备,请举例说明。

形: 春:

声: 夏:

色: 秋:

味:

3、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五、拓展 小作文训练

题目: 风景这边独好

要求:借鉴课文第二段写景的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可以是公园、校园或菜园的一角,不超过400字。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情境引入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三、学习“三味书屋”

1、 默读第9段,思考:

⑴ 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⑵ 按顺序写出本段的修辞手法

⑶ “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2、速读10——24段。

⑴ 描写三味书屋每天的学习安排是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⑵ 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乐事?

② “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⑶ 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四、回归整体

1、试举出本文中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五、检测

1、听写:p12 读一读,写一写

2、比一比,再组词:

霄( ) 霭( ) 躁( ) 博( ) 释( )

宵( ) 蔼( ) 燥( ) 搏( ) 译( )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主要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下文作出解释并回答吗?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义?

以上就是iczd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语文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案例13篇) 2023年初二校园广播稿300字 初二校园广播稿(六篇) 守护心理健康感悟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