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综合试卷

小编:admin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综合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运用(30%)

1、看拼音写汉字。(6%)

dǐ yù cuǐ càn chè dǐ jīng zhàn kān cè chú chuāng

( ) ( ) ( ) ( ) ( ) ( )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来自寓言的成语。6%

兴国安( ) 排山( )海 应接不( ) 神机( )算

完( )归赵 理直气( ) 衣( ) 楚楚 前( )后继

3、将句子补充完整。9%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本学期,课文中的许多人物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廉颇,有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张思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李大钊,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桑娜,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詹天佑。

4、按要求填空。(9%)

(1) 杜甫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了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在积累运用中学了他的 。你课外还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篇。

(2) 你在课外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像“日日夜夜”这类的词。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刚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人名言)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二、 阅读理解(30%)

一、 打伞的女孩(14%)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1分)

打量(liáng lìang) 上浮(fú fóu ) 兴(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分)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改 。(1分)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成 。(2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 ,“制宜”在文中指 。(2分)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 。(2分)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2分)

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2分)

二、 挪 树(16%)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⑼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⑽“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⑾“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⑿“不砍断怎么挪呀!”

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⒁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⒂“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

⒃“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

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

⒅“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⒇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

(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2分)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不经心 丰 秀美 万花 谢

2、文中第(8)段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打上○,并改正。A B C D (1分)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 。(1分)

4、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诗《 》,作者是 。(1分)

5、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7、“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 (1分)

8、第 (34)段中,画“ ”线的句子里含着什么意思?把你体会到的含义写下来。(1分)

9、按要求概括。①第⑷段到第 (25)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1分)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1分)

③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朗读第(31)段“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 ,应读出 的感情。(1分)

三、作文(40%)

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你喜欢的动物、植物或人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项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字数最好不少于400个字。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保险合规经营心得体会 合规经营促发展心得体会(通用5篇) 游览西湖作文400字 游览西湖作文结尾(3篇) 听课评课活动心得体会(优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