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小编:admin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议论文较少,虽然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起议论文来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作用,教会学生怎样来阅读议论文。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观点就是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来学习作者是怎么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通过阅读三个具体事例,懂得课文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论点的,即让学生初步理解论据的作用。最后进行仿写练习,重点让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种体裁的特点,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当然,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按照这些术语来教,但是教学过程和教学依据理应按照这样的内在规律来进行。

教学设想

先用学生熟知的格言导入新课后,从“?”和“!”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然后重点与学生一起研读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 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再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最后总结文章的写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使学生掌握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和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科学发现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搜集有关科学发现的的资料。

4、,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5、画出你印象最深地语句。

二、合作交流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句格言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师: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学生发言)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为真理(板书: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佑铭,指导我们的言行。

3师:今天,老师再送同学们一条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

4、学生齐读课题,并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对科学发现有大体的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格言导入,明确什么是真理,进而导入课题,由熟知到未知,形成自然过渡。】

(二)、交流预习的收获。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3、课文中的那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学生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注重课堂反馈,关注学生感知课文的兴趣点,顺应学生的思路开始对文本的学习。】

三、品读体验

(一)、引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让学生画出有关的语句。

2、这其中的“?”“!”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二)、研读三个故事。

1、师:作者是怎样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读3—5自然段,想一想每个事例中的“问号”是指什么?用“?”划下来;由此发现的“真理”是指什么?“!”划下来。再想想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出示表格课件,让学生在读书交流的同时填写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从“?”到“!”的过程“!”

谢皮罗

波义耳

奥地利医生。

2、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交流感悟事例1:

①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学生边回答边点击出示答案。

②引读:“他认为,在北半球……; 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师:他的结论正确吗?同学们今天回家也去实验一下,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③师: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谢皮罗教授能从这么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也能发现真理呢?这其中历经了怎样的过程?(让生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学生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学生汇报。

师点击出示: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一起读一读,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是呀,(出示课件)引读“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这句话”。

交流感悟事例2:

①这个事例主人公是谁?他也是化学这门科学的开山鼻祖,他有怎样的疑问?

②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齐读:(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③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让生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学生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学生汇报。

师点击出示:敏感地意识、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实验。

生齐读短语,

师:从这些短语中,你又悟出了什么?

生:波义耳曾说:“人之所以能效力于世界,莫过于勤在实验上下功夫。”

师:是的,(出示课件)引读,波义耳也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交流感悟事例3:

① 这个事例主人公是谁?他的疑问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② 师:他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引读,“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与梦的长短。”

③ 师: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让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师点击出示: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师:读一读以上短语。从中你又悟出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出示课件)引读,“奥地利医生同样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研读完三个故事,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从“?”到“!”的过程“!”

谢皮罗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敏锐地注意

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敏感地意识

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实验: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百思不得其解

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师对三个故事作归纳:的确,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有所成就。(点击出示一下词语,“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师:这四个词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是按收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源于什么?能不能到书上找到个词来说说。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使学生在反复地品读由“疑问”到求得“真理”的过程的复杂性,进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体会和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品读7、8两自然段。

1、(师出示课件:只要你见微知著……)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生自由读)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就能把“?”拉直变成“!”(板书)

师:透过这个感叹号,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畅所欲言(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师: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谢皮罗教授激动地对世人说(指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化学家波义耳骄傲地对世人说……;奥地利医生自豪地对世人说……让我们也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师:课文学到这,同学们对课题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

生自由发言

师课件出示资料: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3、指导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的体会科学家们获得真理后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强烈情感。】

四、巩固延伸

(一)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用3个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4、课件出示观点:团结就是力量。师:请学生谈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5、学生自由谈。(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事例的搜集可以来自于生活、书籍、网络、亲历……在描述时,要紧扣所要说明的观点,做到描述严谨、重点突出。)

(二)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

板书设计:

(观点)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事例) 洗澡水的漩涡 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紫罗兰的变色 发现了酸碱试纸。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表示都在做梦

(总结)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找到真理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学设计很新颖,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语言很精练。

在导入环节,我从学生熟知的格言导入,明确什么是真理,进而导入课题,由熟知到未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在此基础上,检查了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重点从字音、字义、字形三个方面来汇报,课上学生汇报的效果很好,可见预习的充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字词方面的预习习惯基本上养成了。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指说的学生回答得很完整,进而全班学生练说,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环节,我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谢皮罗教授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等。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最后,回归第二自然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点明了课文的观点,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本节课的最后,注重了学生的拓展训练,搜集了很多类似的事例,进行了仿写练习,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种体裁,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还是有很多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我一向强调语文课要加强感情朗读和感悟,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特约套卷】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学校物业应急预案(通用21篇) 最新地球就诊记阅读题答案 地球就诊记读后感450字(实用9篇) 欢迎新员工主持词开场白(热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