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二)(广州二模卷)答案及评分

小编:admin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狷獗 攫取 云谲波诡 细嚼慢咽 B.肄业 游弋 光彩熠熠 嘉言懿行

C.愠怒 蕴藉 云烟氤氲 不瘟不火 D.诋毁 官邸 胼手胝足 中流砥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参加公务员面试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随机应变,三是言之成理。这也是公务员在实际上作中应具备的素质。(见风使舵)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擢发难数;战后,几经谈判,犹太人终于从联邦德国获得丁34亿多马克的赔偿。(罄竹难书)

C.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中午,他来到学校食堂,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并共进午餐。(谈笑白若)

D.汉末文学家祢衡才思敏捷,擅长辞赋,他应黄射邀请一挥而就的作品《鹦鹉赋》,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赞赏。(一蹴而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车票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春运倒票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旅客买票难的问题,还必须加大铁路运力,加快铁路的建设。

B.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C.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D.中国冰雪健儿们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的战绩,再一次说明中国队不管是男女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抑或是各单项,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4.下列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 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

B. 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 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 夫子儒雅授业解惑教海无涯倾厚爱 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诫子书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民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筻,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八棱。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种,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枝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令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匆惮劳,匆恃责,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令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抉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 .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妻外鸳。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勿惮劳,勿恃贵 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 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戳力 竭尽 D.当必亲炙之 熏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 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

B.果也除体操外 然犹兢兢也

C.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

D.今则去国万里矣 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

7.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 学校肇开

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 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9.断句和翻译。(10分)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② 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①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①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炎泊。

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

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若夫能乘天地之正,____ ____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题。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 王岳川

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7

二十世纪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之化体系的奎面冲击。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莱)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而中国却延续了二千余年汉语文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

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美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固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东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噩当代特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逐渐减轻以至于消除。

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菜、古罗马、文艺复兴-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希伯莱文明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如今叉迭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国境。

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夸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内”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时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趣,梧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力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时话也十分艰难。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做什么事最快乐》说课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