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辅导

小编:admin

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

【解法提要】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匪徒的杀戮,其中有300个孩子。当孩子们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地呵护,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参加悼念活动,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痛,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写下了这篇文章。

若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文中所提到的事件,应是:1941年10月21日,克拉库耶伐次遭屠城,7000多人遇难,其中有300名是孩子;1945年起,人们自发地在屠杀纪念日当天举行各种仪式悼念死难者;1988年冬,作者及其他六十多个作家一起,应邀在南斯拉夫参加文学讨论会,并访问克拉库耶伐次。但由于作者主要是记行而非专写小城人民遭屠杀经过,意在表达“要和平,不要战争,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样的主题,所以本文并没有按时间先后记叙,而是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场景中,贯串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罪恶行径,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积累运用】

一、字词理解

1.课文引用萨特的话里有一句是:“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说记忆美的,这是为什么?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要给“人”字加引号?

三、语段共研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1.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为什么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又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2.安格尔的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简要分析。

3.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发言,态度有什么不同?

4.结尾画线句表现了日本人的什么立场和态度?

5.阅读选段后,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放中缝

一、1.“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如: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些都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二、问题齐探究

1.正文前为什么要引用萨特的话?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3.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1.因为萨特的话很警辟,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可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超越国界。

2.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3.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三、1.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日本作家不反省的恶劣态度,与西德作家明赫白令人动容的表白,形成美丑两种场面的对照,将这场战后的纪念活动本有的“悲伤”色彩自然地转化为美感。

2.黑色是最不明亮的颜色,而在这里“黑色”都“太明亮了”。全句的意思:灾难、悲哀在这儿也太突出了。作者以对比的方法来表现那场屠杀的惨无人道,以及对那场屠杀的发动者的憎恨,对受害者的同情。

3.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日本作家是自私的狡辩。

4.批判某些日本人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的反动立场。但他的行为本身是站在狭隘的民族立场的个人感受之上,为自己国家曾经有过的罪行寻找借口,借以逃避责难。

5.提示: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行为辩护,这是潜伏的新的危险。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