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轮番”进行

小编:admin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题型。这种“合”的编排方式是在“分”的基础上的“超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板块,“合”了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应该先教。通常情况(看过一些课也确实如此)是把口语交际的教学置于前,即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后再转向习作的教学。这当然是一种“序”。但除此是否还可以有别的“序”呢?我们尝试进行了另外几种教法:

1.把习作置于口语交际前,即教学了习作之后再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一并置于“语文园地”中的其他题目之后。如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这里安排的是一项关于“动物”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我们就把它放到了“我的发现”这道题之后,因为“我的发现”是对这一组课文的语言特点──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用了名“贬”实“褒”的手法所进行的“发现对话”。教学了这道题之后,学生就会运用“迁移”的方法去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显然,这更有助于保证学习效果。

3.是口语交际与习作“交替”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双管齐下,轮番进行”。“双管”就是口语交际和习作;“轮番”就是指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交替地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

这里,我想就第三种教法(即“交替进行”)表达几层意思。

一、这种教法的特点与优势

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教法。

1.特点

(1)“说、写”合一。这里的“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中的“说”和习作的“写”这两个教学内容的合而为一,而是过程、方法、目标等所有方面的合,是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施教策略的全方位的合

(2)“目标”整合。口语交际不仅仅只有“说”的目标,还有“倾听”的目标,习作教学也不仅仅只有“写”的目标,还有“修改”的目标。然而,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合而为一之后,就把这些目标都“整合”了。

(3)“操作”灵活。这里的操作指的是交流、评议、写作、修改等具体的“教学行为”。因为“合”了,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就有了“调剂”的余地。交流、评议、写作、修改等“板块”之间可以“重”此“轻”彼或者“强”此“弱”彼,板块内部也可以“宽”“严”有度、“深”“浅”有致。

(4)“课堂”充实。当然,课堂充实与否不取决于口语交际与习作究竟是“分”还是“合”。但是,它们的“合”,在课堂的“表面”上便给了人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实际上也是如此。“说”和“写”要交替进行,课不“紧”一点怎行?紧而不啻是一种“实”的象征。

2.优势

(1)“资源”共享,有助于课堂生成。什么资源?说与写的“对象”。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的训练项目,它的说、写“对象”是共同的。“共同”作用于某个事物便可带来“便利”,这种“便利”,对于课堂生成来说,无异于“左右逢源”。

(2)“异类”刺激,有助于思维展开。思维是很容易“疲倦”的,尤其是小学生。产生思维疲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同类”刺激(如一味地“说”或者一味地“写”)是主要原因。现在把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在同一个单位时间里,既有“说”又有“写”,这就变成了用“异类”去刺激学生的大脑,于是学生的大脑就能够“持续”或者“持久”地保持兴奋,思维也就能够顺利展开。

(3)“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效率。“从说到写、以说促写”是习作教学的原则,而“说”自然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中之重。因此,让两种不同的“说”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实现“优势”互补,是可以保证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项训练“双赢”的。这种“双赢”,对课堂来说,便是效率的提高。

(4)“形式”转换,有助于增添情趣。这个“形式”,便是“口头”的和“书面”的。“口头”指向于动口和动脑,“书面”指向于动手和动脑,两者有“质”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把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出来了。

二、这种教法的具体操作

其实,“交替”一词已经将操作方法“溢于言表”了。但为了“明确”起见,不妨选一个“实例”来加以阐述。就选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作说明。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之后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操作流程可作如下设计: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谈话交流(口语交际)!小组畅谈综合性学习当中的收获(口语交际)!班上交流收获(同时作评议、补充)(口语交际)!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心得(习作)!交流“发现”或“心得”是否与综合性学习相吻合(口语交际)!对如何修改习作发表意见(口语交际)!进行习作修改(习作)……

以上是以“口语交际”作“起始”的设计思路。也可以以“习作”作“起始”进行设计,如下:

尝试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心得(习作)!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所写是不是表达出了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口语交际)!班级交流各自的所写(包括表达内容和技巧)(口语交际)!进行习作修改(习作)!针对修改后的习作作第二次反馈与交流(口语交际)……

上述设计,无论是以“口语交际”作开头还是以“习作”作开头,为何在之尾都用了“……”?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循环”的过程。也就是说,视“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次“口语交际”的环节;视“习作修改”的具体情况(效果的达成度),也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次“习作修改”的安排。这样,也就促成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不断“交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交替”出现?因为无论是“口语交际”的成功还是“习作”的习得都是渐进的过程,而“循环”正是渐进的体现。这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也正是这种“合”形式在具体操作上的优势所在。

三、这种教法应注意的地方

1.要善于区别口语交际中的“说”与习作中的“说”的不同。习作教学中的“说”是手段,它为“写”服务;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说”则是目的,通过“说”提升说的本领。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2.求同“效”。在教学上,既要保证“口语交际”的质量,又要达成“习作”的目标。之所以要在“交替”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目的就是要求得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双丰收”。

3.在“力量”的分配上要灵活。口语交际与习作虽然“合”了,但两者的教学时间不能“平分秋色”,环节安排也不能“等同”。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活动程序,有效地把握活动节奏,把课上“活”。

4.要特别重视习作中的“说”。如对习作的交流、评议等。这些“说”,名义上是在对习作“发话”,其实是把习作当作说话的“引子”。所以,在这些教学环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说习作说得怎样,更要关注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弹奏起学生心灵与生活的和弦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