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小编:admin

这是个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六个自然村中有五个村的人家如星星般散落在小溪旁。想象中,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炊烟袅袅,无所牵挂地在无垠的蓝天中摇曳;绿树葱茏,浓密的枝叶和着风儿弹奏着四季的歌;青草萋萋,或高或矮,柔软的草尖微微地颤动着,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溪水潺潺,明净清丽,日夜喧响,义无反顾,在葱郁的山谷间,荡涤着一切……

这是作者深爱的土地,心中的天堂,搭石是这个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才会摆搭石,在大江大河里就无能为力。作者家乡的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三十米,平均水深也不过一米。六代的兴替,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工、收工、串门、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情。搭石这种特殊渡水方式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和尊重他人的美好情怀。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之后摆搭石”是作者描写的第一幅画面,着墨不多,只有两句话。“早早地”可以看出这项工作做得很早,已经形成习惯了,不用人叮嘱,没有人安排。自作者的祖辈开垦小村,在这一百几十年的光阴里,人们总是习惯这样做了。

当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搭石的时候,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谴责”的意思是“严正申斥。指对个人、团体、党派、国家等的荒谬言行或错误政策进行严厉责备,带有庄重色彩。”作者用词一向考究,在这里用“谴责”一词似乎很是严厉。一句俗语说得好,“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质朴的山民们最鄙夷的就是“懒汉”这样的字眼,那样他们会觉得低人一等。他们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懂得为了生活的希望必须付出。这些朴素的道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逐渐形成了淳朴的民风。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赶路老人调搭石”的画面中作者用“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语句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自然连贯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赶路”“发现”“放下”“找来”“搭上”“满意”“离去”这是一连串的动作,在朗读时这几个词的声音可以适当延长来达到强调的目的,解释任务行为的变化顺序,显示出某种连续递进的语意。

调整搭石的村民一定很多,作者从众多的画面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老人来进行详细描写,是因为这个“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教学时可以适时渗透点面结合的方法,设计问题为:如果让你描写一个班级劳动场面,你想选谁做详细描写,为什么?

“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这句话中“在、再”同时出现,这种情况在课本中并不多见,应该借此机会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字的用法。再(1)表示又一次。(2)再继续,再出现。在:(1)存在,生存。(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3)留在。(4)参加某团体。(5)在于,决定于。(6)正在。在本句话中,“再”选取第一个意思,表示又一次,“在”选取第二个意思,表示当时老人的位置是在所摆的那块搭石上。读完第一个“再”后稍作停顿,第二个“在”与后面的词语连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协调有序过搭石”。作者用一句俗语开头,“俗语”的意思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在本文中指的是家乡的人们创造的在搭石上行走的经验──“紧走搭石慢过桥”。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把山民的美德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不但有着文字的意境美,还有着音乐的节奏美。“协调”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当,有序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起来的意思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配合。那么他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配合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一向谦逊的作者使用了本文中唯一的感叹号,表达自己对这一美景的赞叹之情。

本段特别适合通过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发生共鸣。让音律之美、声调之美、节奏之美通过学生的发音器官,在涵咏品味间对这段文字做整体的储存。在朗读时注意指导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情景再现,不仅浮现出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形象,还要进入到刘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事件的参与者,自己就在搭石上协调有序地走着,自己就在创造着美。在指导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教师的范读要有意地轻读主要重音,更能突出强调的作用,语速稍慢,每一个词语后做稍长停顿,给学生回味作品的时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礼让他人和尊老爱老的品质。用“如果”和“假如”引路,用“总要”说明所有的山民都是这样做的。这些普普通通的细节让我们感动,这一让一付一背,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家乡人人与人之间的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美好的感情。

在本段中“理所当然”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词典解释“理所当然”是“从道理上说应该是这样”,这是在河南省兴隆县上庄村,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人们认为互助礼让、尊重老人应该这样做。在她们心中,这些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生活一部分,平淡的就像日复一日流淌的溪水,只要溪水不止,他们就会永远地这样做下去。一句话说得好“为善欲人知,善中仍有恶根;为恶恐人知,恶中仍有善根。”纯朴的山民们做了善事不图回报,不计名利,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盛满阳光的,一定会感受到一种身心的幸福,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

山民仅仅是把这幅画面中的所作所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吗?当然不是!作者描写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主人公都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歌唱心的和声,山民们在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所以此处可以对文中看不见的美进行一次回顾,教师可以在直接提问“人们还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后设计以下引读来达到这一目的。师读: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将搭石摆放好,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读: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的,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读:心中有他人,互相关爱,走搭石能给别人画一般的美感。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读:两人同时来到溪边,微笑示意让对方先行,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读: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河,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无名的小溪,美的见证者,无名的山民,美的缔造者。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用了“美好的”一词来形容乡亲们的情感。教学中在品读各个画面的同时,容易把课文搞碎,所以最好利用本段对文章做以整体回顾,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美是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水中,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任人踩踏。用心体会到的却是乡亲们却无怨无悔、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精神的写照,搭石成了乡亲们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真正的幸福是一种状态的延续,小溪不止,道路已修,精神还会在的。

“也”字显示连续递进的语意,朗读时可以稍微加重语气。对于“联接”一词,可以和以下同义词进行区分。连接连结联结联接这四个词是两组,“连接”与“联接”是一组,“联结”与“连结”是一组。,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2002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确定在书面语中要使用“连接”和“联结”,不要使用“联接”和“连结”。“连接”和“联结”在用法上的区别:“连接”侧重于具体事物的互相衔接;“联结”侧重事物间的互相结合,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如,几条要道都跟这座大桥连接着。马六甲海峡是联结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

作者是谦逊的,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形容每一道风景的独特之处,全文的基调是朴实自然,天然去雕饰之感,这也正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全文以物喻人,这种写法在四年级的课文中并不多见,学生在理解起来也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应对这种写法的本身讲得过多过细,通过课文最后一段孩子们理解搭石与山民们的相似之处就可以了。作者没有让我们看到山民们的音容笑貌,没有听到山民们的豪言壮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他们连贯自然地动作,这是本文的另一特色,这样写最能体现山民们崇尚实干的精神。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收获和感动(精选18篇) 食品安全班会简报 食品安全班会演讲稿(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