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第二课时实录(来自论坛)

小编:admin

师:上节布置了一个任务,背诵课文的第一节。准备好了吗?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

生:作业太多!没时间!第一节很难背!

师:哦,同学们辛苦了!那么我们就把背诵任务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好不好?

生:好。

师:有同学说第一节很难背,实际上是很难记住,怎么办呢?

生1:课文内容要懂,懂了就好背了。

生2:要把思路理一下,理清楚就好背了。

师:两个同学说得有道理。大家先用五分钟时间,各施神通,读读句子,想想内容,思路,然后再背背。好,开始。

生读书。

师:来,六王毕,1,2——

生齐背第一段。

师:口半段还不熟,再来,长桥卧波,1,2——

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师(指向一个学生):你是怎么背出来的?

生3:我昨天就背得比较熟了。

师:你很自觉。(指向另一个学生)你呢?

生4:我刚才背的时候,就在设想我是个游客,在参观阿房宫,眼前画面在变化,先是蜀山,然后是二川,接着是楼阁、走廊、屋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想清楚了,顺序就不会错了。

师:你说的很值得大家借鉴。如果我们都能像一个导演拍一个关于阿房宫的风景片的话,可能会背得快一些。

师:好。我们花了将近10分钟的时候做了昨天应该做的事情。昨天我们说杜牧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今天我们也先来做一回诗人——

生:啊?

师:我们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用四句话概括《阿房宫赋》的四段的内容,谁来第一句?

生5:来历外观和建筑。(其他学生笑)

师:七个字,形式上符合要求,内容上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了。大家还笑什么?

生6:这哪是诗的语言啊?太直白了!

师:如果我们还没有更好的表达的话,就姑且用这直白的话吧。毕竟顺口溜也是诗啊!有没有更好的说法啊?

生7:我想到一句:气势巍峨阿房宫。

生8:“气势巍峨”不全面,应该是“雄伟壮丽”。

师:好的,第一句就是“雄伟壮丽阿房宫”。(板书)第二句呢?

(生思考)

生9:老师,第二节写的是阿房宫里的宫女和珍宝,所以我想说“美人珍宝在其中”。

师(颔首):还挺压韵。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就用这句(板书)。再想想第三句——

生10:一人之心万人心。

生11:奢侈浪费独夫心。

师:还有么?

生12:我想,这节虽然大量描写浪费,但是,这些都是铺垫,后面要写它被火烧掉才是关键,表达作者的痛惜之情。所以我写的是:穷奢极欲付一炬。

师:听了你的话,我很有启发。岂止是阿房宫被烧啊,是整个秦王朝被烧掉啊?强大的秦王朝就是在“纷奢”中亡了国的啊,这对后人是有训鉴意义的。因为我支持你的看法!(板书)

师:前三句已经好,写得都不错,第四句呢?

生13:历史教训慎勿同。

生14:前事不忘记心中。

生15:那个“中”在第二句有了,所以我想“前车之鉴勿相同”。

师:好,就叫“前车之鉴慎勿同”吧。(板书)作者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生:唐代人。

师:准确的说,是——

生:唐代的当朝皇帝。

师:很好,作者借写古物古事目的却着眼当代,这种构思手法叫什么呢?

生16:借古讽今。

师:借古讽今,才见曲折,曲折才见才情。如果说你对我们现在的某种现象不满的话,也可以回到古代去,钻进故纸堆,找到相关材料,写成文章,明白吗?

生:明白。

师:龚自珍写一篇种养梅花的文章,大意是说世人认为梅花如果枝干笔直,就没有美好的姿态了。我们暂且不去评论龚自珍的美学观,但是在世人眼中,梅花如此,文章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倘若我们小巷子里头扛木头——直来直去,想必读者也会寥若晨星。假如换一种间接、委婉的写法,尽管目的不尽在文字材料本身,但是它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应该就具备的强大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后我们会尝试着做做这方面的文章,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齐把课后剩下的练习处理掉吧——

(学生做书上的练习,交流,教师查问,纠正)

师:课后请同学们查找有关资料,看看阿房宫是不是项羽一把火烧的,如果是,你觉得烧得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对千百年来对项羽的诬陷有什么看法?下课。

整理一下这两课时的学习内容,发现它主要由四块组成:一是解题,重点讲解有关赋的文体知识;二是介绍杜牧的诗句,引出教师对课文的范读;三是背诵第一小节;四是学生合作用七绝形式概括课文内容。姑且不论这四个板块的内容是否适合杜牧散文的学习。起码可以断定这两节课的时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从事与本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比如讨论杜牧的诗句,比如龚自珍写梅花。另外,对于文言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字词篇章在两个课时内都没有提到,不能不说是重大的疏漏。由于对文本品读时间过少,本文作为赋的言辞之美、题旨之深、用心之诚等诸多价值尚未得到有效的体现。这便牵涉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问题。

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看,教师显然不拘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是着眼于更加宏观的文化视野,只是,文化底蕴的深厚显然非一日之功,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能扎扎实实地传达给学生哪些知识技能策略价值呢?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无题》(相见时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大学生食堂站岗心得体会大全(13篇) 2023年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总结(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