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小编:admin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

2、问答与拓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背景简介(六十年代民权运动)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传单:“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朗读课文

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

四、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林肯的雕像前;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1——6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注意第二节中的排比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综述现状悲惨;二、三句: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生活在自己家园却如流亡者一般。第四句:想把现状公诸于众。其中的比喻——穷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故国家园:美国;流亡者:没有归宿感)

第二部分: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7——16段

斗争的方式和手段:采用非暴力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最终目标:人身安全、平等居住权、平等选举权;

斗争的态度:坚定信心、毫不退缩、坚决彻底。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17—25自然段,具体叙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26—27自然段,展望美好的斗争前景。

28—32自然段,号召美国人民不分肤色、民族、宗教信仰,共同为实现种族平等而斗争。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赏析:

(一)赏读第1自然段,讨论(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伟大的美国人——林肯,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听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赏读课文的第5段、10—14段、18—25段。

A、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了。

B、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C、第18—25段,作者具体叙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流。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激励美国黑人不断斗争,不断去争取民主、自由、平等。

学生朗读以上段落,进一步体会内容和情感。特别要注意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赏析句子(结合课后练习三讲解)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爽朗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和“爽朗的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上一篇课文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又学习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由感性认识,我们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一下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明确: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

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四、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五、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中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银行柜员年度工作总结(汇总17篇) 2023年幼儿园玩泥巴活动方案及流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