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

小编:admin

十七、祭妹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从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死者一生以及寓情于事的写法。掌握一些多义词的意义。

2、认识封建礼法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记事、抒情、析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寓情于事”。

2、难点:文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我们学过袁枚的作品《黄生借书说》。

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解题:

本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现代人用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并用悼词来概述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对死者的怀念。在古代则用祭祀形式悼念死者,并在祭祀时朗读祭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祭文以主持祭祀人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它的内容包括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作者和死者的关系、交往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着重写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

本文是袁枚的著名散文作品。袁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罔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绝唱。

课文串讲: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1)于上元之羊山(2),而奠(之)以文曰:

县奠祭用这篇文章

奠:祭,献物与鬼神。

呜呼!汝生于浙(3)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4)虽奇

唉杭州却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做奇异

梦(5)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的展开虚幻的想象哪里埋葬骨骸的地方呢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6),致孤危托落(7)。虽命之所存,天

因为一个贞节的念头同不合以致孤独不遇命运留下的实

之:助词,无义。

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

在是老天安排的连累小时候跟着学习

经,汝差肩(8)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经书挨着肩节操和正义的长大成人立即亲身实践它

呜呼!使(9)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假使懂或许不一定艰苦地坚持贞操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于)其间;岁寒虫僵,同临(于)其穴(10)。今

举着手来到捕捉的地方天冷蟋蟀死了一起凭吊

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于)目(11)。予九岁,憩(于)书斋,汝梳

装殓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1)一章。适先生户(2)入,闻两童子音琅琅

绸衣温读开门书声

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3)。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4),当分

微微一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十五地下

然:语尾助词。莞尔:微笑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则同啧:咂嘴声或说话声。九

明记之。予弱冠奥行(5),汝掎(6)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绵(7)

刚成年时前往广西牵着(我的)非常悲痛中进士

原:墓地,指地下。弱冠:男子20岁成人,初加冠,体未壮,称弱冠。

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8)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

房食桌全睁眼看着欢笑话题说起考

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9)。凡此琐琐(10),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

中进士送信人等等所有这些琐碎事情虽然

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11),如影历历,逼取

充满胸中悲咽清清楚楚(但每当)逼近去捕

便逝。悔当时不将(12)情状,罗缕(13)纪存。然而汝已不

捉时(它们)消逝了没有把幼年详细纪录保存

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之)为证印者矣。

即使时光儿童时代再现也没有同(他)互相印证的人了

汝之义绝(于)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14)仗汝扶持,家中文墨(15)

维护道义同高氏离婚回来后阿母文字方面巴

之:用在主谓中。义:名作动。堂上:父母所居正房,后为父母代称。

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16)者,汝嫂非不婉(17),

望你理女人很明了经书的意义熟悉文章典故的柔顺和静

而于此微缺然(18)。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

稍有点欠然其实又或

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于)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许人世上大的的事托附却想离开人间

之:用在主谓中。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1),

生病通宵暗中探问(病情)稍减轻

差同瘥。

犹尚(2),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我)说稗官野史可

还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娱乐消遣替小说上记载的使人

稗官:指小说,《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过去写历史

典籍是朝庭的事,因而把私人记载政事或见闻之类的书叫野史。

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予)从何处

姑且借以求得一时高兴(又)什么地方

呼汝耶!

去呼唤

第二课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于)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

生病说没有危险悼念(友人)怕我伤心别人

走报。及至绵(3)已极,阿奶问(汝)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4)予先

报信等到病势非常危急不嗯我已经

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吉利长江在(已经)

未时:下午一至三点。辰时:上午七至九点。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

还是温热的闭上大概还是不忍心死去等待着我吧多么使人悲

哉!早知诀(于)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

痛啊行还许多话(多少事)同你

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

一起商量(一切都)完了之外肯定日子

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

并且知觉和终究明白(我)

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无边无际遗撼这是天意吗还是人为的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吗

汝之诗,吾已付梓(5);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

印你出

窀穸(6),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7),势难

墓穴营谋祖先的坟墓宽(路途遥远)在这种情势下很难

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

将你的骨骸运回得到母亲同意安葬于祭祀扫墓你的墓旁

宁:安定,引申为安息。

女阿印(8)。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9)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

是的妾空旷

渺(10),南望原隰(11),西望栖霞(12),风雨晨昏,羁魂(13)

辽阔低湿的原野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灵魂

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14)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

孤单寂寞伤心的是从写的

两女牙牙,生(于)汝死后,才周(1)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2),

才牙牙学语一周岁虽然(因为)母亲健在

牙牙:幼儿学语的声音,象声词。

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3)远官(于)河南,

但牙齿动摇掉光暗中自己明白还能再有几天作官

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埋,我死谁埋?汝淌有灵,可能告我。

能继承的人能不能告诉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

的事堪回想

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

享用祭品北风又猛又大唉,伤心呀

呜呼哀哉!

课文分析:

本文除开头结尾外,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的。作者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起笔便无限哀伤。(第一节写作者与死者的关系,葬三妹时间、地点,因葬妹而撰文设奠,这是祭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体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按时间顺序叙事。

结尾直抒悲痛之情。

从选取材料的角度看,作者在祭奠亡妹时,边哭边诉,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事的安排,一齐倾诉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一、开头总起说了些什么?结尾时与开头怎样呼应?

先总写其妹素文死后还不能回归故里,竟葬在离家七百里的异地,一开头就充满无限哀伤之情。结束时,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文交代话中的“奠以文”相应。用“呜呼”领起,结束时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使悲痛的气氛回荡不息,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二、中间记事,以什么为顺序概括死者的一生?

中间记事,按时间先后为顺序来概括死者的一生,可分为四段:

第二节,承上文的祭奠说明致死之由,归咎于诗书,以“爱听古人节义事”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过渡至下文死者的一生。

第三节,记幼年琐事,表现兄妹间融洽无间,快乐与忧伤的感情。

第四、五节,写义绝高氏元母家后兄妹相依之情。

第六节,写病危和永诀。一步紧似一步,一波高似一波,到“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文情达到顶峰。

作者把昔日相聚的深情厚谊,和如今永诀的悲凉凄苦交织,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加浓了悲剧的气氛,文章感情起伏跌宕,布局疏密有致。

三、记事选用哪些材料?这样的材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关系?

祭文是为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怀念可以直接抒情,也可寓情于事。本文用了寓情于事的写法。

但是人的一生,可写之事很多,这就需要有选择。选什么?1、跟文章体裁有关;2、跟作者对死者一生持什么看法有关;3、跟如何才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关。

本文是祭文,目的在怀念,那么总不会在文中说死者生前存在什么问题、缺点之类,而是应该着重显示死者的品德。在封建礼教下,一个女子的品德无过于对待父兄、对待婚姻的态度。对待兄长即作者自己,是笃厚的。对待婚姻,遇人不淑,身世可哀,作者归咎于诗书“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识诗书”便成为通贯前后的线索。

幼年时,写捉蟋蟀“奋臂出其间”;写共读《缁衣》其声琅琅,先生也“不觉莞尔,连呼则则”;写阿兄远行“掎裳悲痛”;写阿兄衣锦还乡,又扶案出,使一家“瞠视而笑”。才一沉浸往日的欢乐之中,就立即被无情的现实拉回,深深地陷入无法排遣的悲痛漩流,以乐衬悲,更添伤感。这部分是细致描写。

归家之后,“堂上阿奶仗汝扶持”,足见对长辈的敬爱;“家中文墨汝办治”,足见精明能干(与“汝嫂……于些微缺然”相衬托);“明经义谙雅故”,足见知书识礼;作者生病,既“终宵刺探”,分外担忧,又“为说稗官野史”、“聊资一欢”,失去这样的妹子,怎不叫人悲痛欲绝!这部分是大笔勾勒,与前后对照,形成疏密相间的布局。

病危之中,先是“阻人走报”、“虑戚吾心”,继而“望兄”来归,最后还“忍死待予”,作者想到自己开始时“信医言无害”,后又延宕迟归,以致未能在妹临终时一见。作者感情渐次昂起:有后悔,有无法解脱悲痛的重压,直至哀痛之极的呼号。

所述事情,无不跟作者有关。因为只有通过跟自己直接关联的事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怀念死者的感情。这些事情都极琐碎,记叙时又不厌其详。越是详尽地回忆,记叙亡妹生前细小、琐碎的事情,越能显示出亡妹对自己的感情之厚,越能反映出作者因妹亡的心情之哀。

四、哪些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哀痛的心情?

作者对亡妹的悼念,情意真挚,语出肺腑,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从亡妹儿时的情状直写到气绝后“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把她的一生经历以及他们兄妹之间亲密情谊生动地表达出来。“寓情于事”,“情见于辞”,是祭文中的名篇。

突出表达作者哀痛心情的句子,除前面已举的一些外,还有第五节末的“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一句即见作者的品德,更表达兄妹间亲密相依,如今遽而永诀,何等难舍,何等哀痛。第六节在写到“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时,可以说已经是一字一泪,到这一节的末尾“然则抱此无涯之撼,天乎,人乎,而竟已乎!”则更是呼天抢地悲怆已极。第七节“汝死我葬,我死谁埋”,第八节“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及“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等处,痛极而鸣咽的语言,叫谁听了也不能不鼻为之酸。总之,本文抒写了作者悼念亡妹的深情,字字皆泪,如泣如诉,悲痛的感情有时象翻腾奔突的波浪,有时又象伏藏于心底的鸣咽的泉流,又时缓时急,令人情动神伤。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升职今后工作计划(汇总6篇) 苹果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精选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