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喜剧》

小编:admin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 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提问、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生平:秦牧( 1919-1992 ) 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 年 8 月 19 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 10 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检查预习: 1 生字词 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2 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 , 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四、研读 

1 速读课文 1-6 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 - 生活现象 

2 朗读课文 7-12 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 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 

3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 

对比论证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养猪不活 

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是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五、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 1 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2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4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5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六、总结 

写作特点: 

1 从构思上,从生活现象中感悟道理,并发挥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 

2 从语言上,给人明快晓畅的感觉。 





七、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U] 

亡斧 [原文]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鈇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列子》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象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象是偷斧子的;听他讲话,象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亿的一举一动,面目神态,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不久,那个丢斧子的人却说山谷刨土,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他又见到了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神态,就没有一样象是偷斧子的了。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很重要》教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