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绿展开的教学

小编:admin

最近,语文上了《千锤百炼为一绿》一课,学习了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时炼字炼意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揣摩语言,炼字炼意。

文章在写作特点上,突出表现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课文详写了王安石锤炼“绿”字的几经周折,略写了创作《泊船瓜洲》整首诗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抓住重点,让学生概括出王安石围绕“绿”字先后使用过哪些字,用“—→”串联起来。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引导他们开展汇报,有两种答案出现在黑板上:

到—→过—→入—→满—→绿。

到—→过—→入—→满—→……—→绿。

两种回答的区别只是“绿”字前面一个省略号的使用。我引导学生再读书,思考哪种答案更恰当、更准确,为什么?学生很快从“王安石反复修改,换了十几个字,总是不满意。”一句中感悟到:在“绿”字之前王安石不只使用过文章中详细介绍的“到、过、入、满”四个字,所以第二种答案更为恰当和准确。接着我又让学生围绕疑点展开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写文章,安排材料呢?进一步感悟到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到底妙在哪儿?它为什么让王安石情有独钟呢?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普遍认识到: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至,江南倏忽绿了,绿得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妥贴。“绿”字描绘出了江南春风的气韵,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情和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围绕“绿”字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一次作业辅导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组织生活会整改措施表(12篇) 2023年小学红领巾进社区活动方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