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总体评价

小编:admin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业已落下帷幕。在这场决定着近千万考生命运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艰苦奋战的不只是广大考生,一线教师、命题人员、评阅人员亦将接受严峻的考验。作为北京考区的每一名相关业务人员,我们能否不辱使命,无愧于北京11万智慧的头脑与渴求的目光,炎炎夏日,便是见证。

2006年是语文学科北京自主命题的第五个年头。回首走过的路,我们不难发现,每年都有一些试题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成为经典;当然,每年也可能存有遗憾——因为命题亦成艺术。从更现实的层面上看,北京卷语文命题要在种种挑战下显示出自己的卓越。这“种种挑战”来自全国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来自各省市自主命题卷,来自北京各区县模拟卷,甚至来自往昔北京卷自身……海纳百川,又超越百川;继承传统,又革新传统——在高考命题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北京卷别无退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2006年北京卷语文命题,可谓大放异彩。她不仅在选拔优秀人材、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级大考的使命,令每一位辛勤工作的语文教师深感欣慰;同时,更在全国各省市语文自主命题的舞台上显示出很高的专业水准,展现出首善之区的非凡气象。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浅谈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的重要价值和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命题组各位专家与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

对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优秀品格的体认

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其优秀品格体现在八个方面。

㈠遵循《考试说明》,彰显科学性

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基本原则。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常用性。如字音、字形的识记(第1、2题),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第3、4题),取材均为常见常用又常误用的范畴。对古文阅读的考查,题型稳定,思路明确。如实词的理解(第6题),主要集中在古今词义的差异上;虚词的理解(第7题),取材源于《说明》规定或教材常见的范围。现代文阅读,强化对词语的解释(第19题)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第21题)。这些命题,一是不超出《说明》要求,表现了试题稳定的一面;二是强化对《说明》中新变化点的考查,捍卫了《考试说明》的权威地位。

[例1]22.“小葱拌豆腐”本是老百姓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后来衍生出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集公益广告创意,以一盘“小葱拌豆腐”为主体图案的广告创意,因有积极的比喻意义被采纳了。请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8字。(3分)

[答案]示例①公私分明,清清白白。②人民请你吃这道菜——一清二白,做人也像它。

[评析]“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一考查要点首次出现在2006年的北京卷《考试说明》中。对这一内容的考查,体现在第2题(字形识记)和上面的第22题中。第22题需要考生具备至少三种能力:首先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意义;再将其与常见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结合起来;最终还要能够符合情境要求(行政部门公益性广告)。可见,“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一考点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求都涉及了,故本题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由此看来,在考查内容的设定方面,命题者是颇费斟酌的。将每一个考查要点坐实,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严谨性。

㈡符合教学实际,彰显实效性

考与被考永远是一对矛盾。命题固然有责任使备考更加科学,也必须顾及考生的现实基础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否则,任凭命题者多么“有为”,也难免损伤高考的选拔功能,甚至可能造成争议。北京卷语文试题的命制者们无疑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因此在2006年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中,以文本为依托考查学生思维的精确性、缜密性的指导思想表现得很鲜明。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煤矿副科长述职报告(优质19篇) 张桂梅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