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训练的三个层次

小编:admin

学语文,既可在课堂上、课本里学,也可以在社会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中学,这已为语文教育界所公认。语文又分为“语”和“文”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说“文”即读与写既靠课堂、课本也依靠语言环境的话,那么“语”即听与说的学习则较少依靠课堂、课本而较多地依靠社会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甚至可以完全不依靠前者而完全依靠后者。请看那众多的文盲,他们虽然不能“文”,却并不是不能“语”,其中许多人还往往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某县一个文盲妇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巧舌如簧,近年来靠贩卖药品,赚取了上百万元。她的致富虽然有多种原因,并且与腐败现象不无联系,但语言能力强是绝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她的语言能力就完全得之于社会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实践。相反,不少上过大学中文系读了许多书,肚里装了许多墨水的人却往往言语木讷,笨嘴拙舌。何以形成这种语言能力上的反差?当然也有多种因素,比如与遗传和性格有关,但重要的一条是,目前的语文课主要是学“文”,至于“语”,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语”的学习还基本上是依靠社会语言环境和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实践。

在社会生活与社会语言实践中练习听说的机会是很多的,并且比学习读写的机会明显为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一般的日常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见朱绍禹先生《中学语文教学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第四次信息革命的深入,听说活动的量还会逐步增加。如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已达两亿多台(根据《中国青年报》载,并据《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资料推算认定),而且还在以每年数千万台的速度增长;收音机、收录机的社会拥有量则达4亿台以上(数据来源同上)。现在看电视、听广播(这也是练习听说)已成了青少年最重要的课外活动。

在这样大量的听说实践活动面前注意学习的,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并发展了思维,增长了才干;不注意学习的,如身入宝山空手而归,白白浪费了这许多机会。过去我们听说过,撒切尔夫人就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才并借此增长才干,终成世界著名政治家的。前几天从报纸得知,原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也是靠讲演与辩论起家——早在中学时代,海部就经常参加各种讲演会、辩论会并多次获奖。16岁时曾获得全国辩论大会第一名,由此受到辩论会评审员、国会议员河野金升的器重。后来海部一边在早稻田大学读书,一边兼任河野秘书,并终于打入政界上层。我举这些例子当然不是要大家练就一张好嘴去当首相、总统,只是想借此说明,在社会语言实践中有广阔的练习听说、增长才干的天地,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加利用而仅在课堂这个“狭的笼”中进行读写听说训练,未免太可惜了!

由此我又想起《庄子》上一段论述:惠子得“大瓠之种”,“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故“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感叹曰:“夫子拙于用大矣!”然后又以“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启发他,“何不虑以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并因此讥笑他心如转蓬曲结而不开窍(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这一段当然是出于虚构,但现实生活中却确实不乏“拙于用大”的情况,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不善于利用社会生活与社会语言实践即是一例。

虽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社会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特别是练习听说,但这种学习一般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盲目的和缺乏系统的,因而也是低效的。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它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具有系统指导与系统训练的,因而也是高效的一种学习活动。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应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在课堂教学中开设听说训练课;第二层次是在课外活动中更广泛地练习以求进一步提高;第三层次是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进行语言实践。我们“大语文教育”实验的听说训练就是由这三个层次构成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阐述。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狼》看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社区征兵方案(汇总9篇) 学习《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