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小编:admin

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首先是致力于民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母语教学,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区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就是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品中提供的审美内容。因此,言语素质和能力成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先决条件。职高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就是从揣摩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开始,在感知的基础上,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感情,从而掌握表达的技巧,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但是,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的职高学生审美修养差,无论在着装、说话、行为上,还是在对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上都显得极其浅陋。作为语文教师,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我总感到汗颜,学生的审美修养差也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不足。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地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甚至于有时在教学上强行肢解课文,破坏了文章的审美性。例如:强行给课文划段,无论是可划段的还是不可划段的,都要划出段落,逐段讲解;注重细枝末节的分析,对一些所谓名句、名段进行不厌其烦的刨根问底,追究其中的深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赏析;注重对字、词、语法、修辞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文章意境的欣赏;注重对课文的讲析,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文学成就、同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

这些做法都极大地破坏了语文教材的审美性。那么,语文教材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通过对世俗人情的描绘,让学生感悟人文美。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各种人文袋粹,从《诗经》中劳动人民的歌声到《女神》中摧毁一切旧势力的怒吼,从百家争鸣的喧嚣到现代网络文学的风靡,文学作品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生活。在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如果我们还仅仅在字词句章上纠缠不清,那是很难理解生活的。在职高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汪曾祺的小品文《萝卜》,文风清淡、雅致,充满了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各种萝卜的生产地点,形状特点、口味,被作者娓娓道来,其中还穿插了作者的生活逸事和各地的民俗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乡情,充分展示了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若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历是无法品味出其中的韵味的。在讲这样的文章时,必须对学生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生活意境,洗涤尘世的浮躁,领会作者淡泊高雅的生活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话、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让学生欣赏自然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能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美的意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因其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丰富人们的情感,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位灵魂的清道夫。《荷塘月色》中清新淡雅的月色荷香,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读完如赏一幅水墨山水画,如闻一曲幽远雅韵,久久满屋生香。课文中还选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散文。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也只有通过细心体会,才能使读者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课文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三、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人性美。课本上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作,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写人的文章更多,塑造的每一个不同的人物都是不同阶层的典型,是社会百态的集中体现,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在中职语文第二册上选了舒乙的《梦和泪》。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了冰心老人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她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是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感在这个老人身上得到了体现。而这正是现在的中学生身上所缺少的,对教育学生如何爱自己的祖国,培养良好的品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授课时为师者就不能简单地强调字词句章,而要与学生一起来分析寻找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格魅力,和学生一起上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达到教育学生、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字型美可以感目,字音美可以感耳,文意美可以感思,而审美、享受美是人的心理趋向。语文教材中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可以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又为学生的审美、创新发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智能条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体味作者精心构筑起的艺术天地——声情并茂的笔调,刚柔兼俱的文风,长短交错的韵律节奏,雅俗共赏的言语运用等,尤其要让学生学会感悟作品的意境、声辞、旨趣。

尽管语文教材是如此充满美感,但许多职高学生并不喜欢语文,甚至认为学语文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这是因为我们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无视语文这门学科特殊的审美要求,只是一味地加大训练,把学生变成了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我们教师也在这样无意义的重复中失去了一颗敏感的心灵,变得麻木、变得淡漠。这样的教学怎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学生呢?长此下去,我们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纯真与敏感。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教学中挖掘美,欣赏美,达到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呢?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教师没有一双慧眼,不能发现美,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能感悟美,又怎能引导学生热爱美,创造美呢&只有种花人才能成为花的知己。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发现、创造美。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善于借鉴棋琴书面中的意境,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而深入地挖掘文章中的美,也才有资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美,分享美。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以为,语文教学要从字词句章的逐一分析中解脱出来,不能一味地对一篇文章进行肢解,还得从整体上来欣赏品味。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语法和写作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对文章的理解,要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过去,我们语文老师更多地充当了医生的职责,操起手术刀,咔嚓嚓把一篇好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认识了头、手、脚、内脏,却不认识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把语文教学从破坏美、破坏文章整体性中拉出来,选择科学的教学法。我以为整体分析法和阅读法是很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反复阅读中,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欣赏课文的目的。

最后,激发学生的激情,注重感情熏陶与渲染。职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太强,主要是他们并不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感情没有受到强烈的震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少些枯燥的讲解,多些情感的体验。把语文课变成情感交流的集合地。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挥课文的审美功能,或有感情的朗读、或援引与课文有关的社会背景、或介绍作者的其它作品与课文进行比较、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精神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要注意课堂审美情感的转移,课后多布置一些阅读作业,鼓励学生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指导,保护好学生的审美需求。

以上只是我对职高语文教材的一点浅显的探讨,但我以为,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语文这门学科的各种功能,并真正发挥其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值得尝试的。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改革思考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农商银行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 申请喷灌的申请书(通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