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小编:admin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

一、启迪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美

语文教学是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课堂。课堂上师生一起挖掘教材中的美,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倘徉在美的意境中,引领孩子们的思维在美丽的课堂上翩翩起舞。1.导语如诗,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美。教师精妙的导语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优美的充满激情的导语会营造一个诗意般的环境,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激活,情感被点燃,师生相互感染共同生成一个具有磁性的情感场。在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天来了,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活泼,那么柔嫩;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柳树醒了,春风给她梳头,春雨给她洗澡,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这样的导语让孩子们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这样的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走进诗意般的情境。

2.媒体渲染,呈现情境美。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化知识,激发情感。在教学《四个太阳》一文时,在读“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一句时,我适时播放多媒体,学生一下子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景象,好像整个秋天呈现在了眼前,情绪立即被激活起来,争相动情朗读,“水果的香甜”甜在学生的嘴里和心里。

二、精彩生成,课堂充满真谛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课堂上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只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倾诉衷肠”。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当我让学生欣赏国家领导人关心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图片时,大部分学生沉浸在快乐、兴奋的气氛中,此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图片上最远处的一位小朋友不但笑着,还眯着眼睛呢!我猜想他心里很快乐,也很幸福,不然离国家总理这么远,他不会眯着眼睛去笑。我曾经也有过这种经历。”我很快的意识到这是学生吐露心声的绝佳机会,并没有着急进行下面的环节。于是问到“你能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这种经历吗?”这位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向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讲述了他的这段经历。“老师,我还想读读这一小节。”“那你就读吧!”我高兴地说。这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了这一小节。掌声顿时响起,我趁势诱导:“同学们,我们就读读这一小节,共同分享这位同学的快乐和幸福吧!”全班同学摇头晃脑地投入到对课文的朗读中去了。此时的任何讲解已经是多余的了。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的倾听,往往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意识到课堂上的生机勃勃,是源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尊重差异,张扬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欣赏课文中的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最欣赏蔺相如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虚怀若谷。”有的说:“我最欣赏廉颇的知错就改。”最后一位同学说:“我欣赏赵王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如果不是他,用人为贤,绝对不会有赵王在秦王面前的人格平等,也绝对不会有赵国不丢一城一池的局面,更不会有秦王因惧怕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而不进攻赵国的历史。”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征。我们只有依据鲜活的“学情”顺流而下,随机调控,才能给课堂创造一种如火如荼的局面。

三、富有情趣的评价,让学生欣赏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强调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摈弃以教师的价值、文本价值取向为唯一评价指向的评价方式。摈弃诸如“读得真好”、“读得棒极了”这种空泛的,对学生学习没有真正益处的评价语言。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美、欣赏美,让美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鸟》一诗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一位同学声音洪亮,掷地有声的朗读了“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可爱的小树,它还在睡觉。”这一小节,朗读结束后。这位老师这样评价“刚才大家听到了这位同学句句清晰的朗读。如果读书时能让小鸟高兴地离开,小树在他的朗读声中睡得更香甜,那就更好了。”这位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又进行了第二次评价,“你的读声让小鸟高兴地离开了,但小树已微微睁开眼睛,你能让小树再进入梦乡吗?”这位同学面露微笑,高兴地点了点头,又进行了第三次朗读,这次读的效果非常好。教师进行了第三次评价:“你美妙的读书声让小鸟心情愉快地离开了小树,小树在你的读书声中进入了梦乡,睡得可香了。你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小朋友,我代表小鸟和小树谢谢你。”这位同学听到了教师的评价后特别兴奋,激动地说了声:“谢谢你,老师。”这样的评价,让学生一次次发现自己的进步,坚定自己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评价中,也让其他同学发现了这位同学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在发现别人的亮点,欣赏别人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想象空间,使学生憧憬美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翱翔。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对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一步感受语文给其带来的憧憬美和遐想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文中先后写了春雨是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我抓住春雨颜色多这一特点,引导和启发学生: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通过让学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去感受课文中蕴涵的美和情趣。学生写到:“春雨是粉色的。你们看,春雨燕到校园的月季花上,月季花就开成粉红色的啦!”“春雨是淡紫色的。你们看,春雨洒在枸杞树上,枸杞树就开出淡紫色的小花,可香了!”在孩子们的眼里,春雨仿佛是一块神奇的调色板,可以描绘孩童心中最美最向往的画。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情感自由放飞。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工业机器人教学心得体会通用(四篇) 最新创新型班组事迹材料(通用十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