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促“乐”,构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

小编:admin

一 “乐”从“快”中来

小孩子都喜欢滑滑梯、蹦极、玩“摩天轮”,因为那种从高处呼啸而下的感觉十分刺激、振奋。我们很多大人也喜欢兜风、冲浪等等,其实也是希望能够从风驰电掣的“速度”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快感。现在,很多人也用“high”这个英文单词来形容一个人的好心情……

虽然,《说文解字》中显示“快”其本意与“乐”是相同的,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妨就只把“快”理解成物理上的“速度”状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快乐” 一词,理解为“快”使人“乐”呢?

我以为未尝不可!

上文的几个例子说的是人们能够从物理上的“快速”中获得“乐趣”,那么引伸开去,我们也可以将“快”理解为“高效”,我想,除了别有居心之外,我们没有谁不会为自己做事效率高而感到高兴吧?再试想,倘若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一蹴而就,那么谁又有耐心等到“铁杵成针”或者“水滴石穿”呢?

其实,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学生只有在快速、高效的学习状态下,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这种乐趣又转化为他们学习的源动力。

是不是头脑反应越快地孩子,上课越喜欢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是不是做题速度快、或者课文背诵快的孩子越喜欢学习?

反之,一些学习速度慢、效率低的孩子,他们很辛苦的艰难跋涉,最终导致对学习丝毫没有兴趣可言,甚至不得不悲观厌弃。

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不妨从这个“快”字入手。

二、“快”知,势在必行

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是以听说读写活动为载体进行的教学活动。而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都表现为一个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链条上进行的,没有时间,就无法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时间是求知的阶梯,是成才的资本,是达标的筹码。而置身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快速思维、快速阅读、快速写作、快速记录、即席演讲已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必需。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从以前“老牛拉破车”、节奏不快、效率不高、课堂上讲得满满的还不够用、不得不拖堂或补课、作业作文只得安排在课外完成的状态中慢慢解放初来,完全解放出来!

就目前全国的语文教学来说,很多先觉者已经进行了“快速阅读”、“快速写作”等为先导的新教法的有益尝试,效果十分显著。例如2007年,江西名师黄上庚就在九江市瑞昌五中带领一个团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其中,体系设计相对完整、已经在瑞昌五中进行了严谨的对比实验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教学法”,已经悄然在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省被众多语文教师进行拓展实验。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什么样语文能力呢?需要的将是‘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而这其中的“出口成章”、“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都和这个“快”字休戚相关。由此可见,新的语文教法必须重视学生快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向课堂要速度,已是我们语文教师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三、构建“快”、“乐”和谐、高效课堂

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速”中应该怎样做呢?我从以下几个放进行了构思:

1. 教师——放手——大胆一点,再大胆一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成功地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教师”就是“好课堂”的“火车头”,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果没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所谓的教育都是徒劳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抽象说教、传授灌输,而是必须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激发兴趣热情,在独特的艺术享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教育,实现素质发展的目标。

所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让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让学生进行激烈地争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和热情。总之,要让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热烈气氛,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开放”,我们教师就不能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放手,大胆一点再大胆一点。

2. 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燃烧激情

(1). 课前激趣——“快速”引入学习状态。运动员创出好成绩需要良好的竞技状态,老师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状态,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状态。怎样在课堂上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需要老师用智慧、用细节去精心营造。可以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轮流在讲台前诵读自己创作或推荐的优美诗文——让大家徜徉在古诗文那含蓄儒雅的意境中,或沉醉在现代诗那浪漫灿烂的奔放中、也或者在豪言壮语的激荡中,激情被一点点地激发、点燃……

(2).起、承、转、合,——“快速”疏导思想之流

营造了宽松、高涨的学习氛围之后,学生的情感便开始涌动,思维的机器也开始运转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自然、迅速恰当地引导文本学习。如果学习过程中,东拉西扯、半天不入题,或者放任过渡、离题太远,那么我们学生的思维机器很快就会无功运转,我们的也苦心便付诸东流了。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学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握课堂方向的起、承、转、合,控制课堂节奏紧张、充实、不拖泥、不带水,避免课堂的无序性,确保课堂向目标流动,提高课堂效率。

(3).发挥“鲶鱼效应” —— 为课堂速度“推波助澜”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以致于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和缺乏“鲶鱼”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我们的班级里一定有一些表现欲很强、思维很敏捷的“活跃分子”,只是其才能没有被发掘出来,或者被一些墨守陈规的老师“削尖”罢了。我想,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聪明的渔夫,鼓励、发掘一些积极、踊跃的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鲶鱼”,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口、动手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试想,假如同学们在课堂之上,或争相举手踊跃发言,或对答如流滔滔不绝,或凝神静思灵感顿现,或奋笔疾书下笔成文……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还用担心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吗?

(4).目标明确、适时鼓励——让激情之火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学生的激情不仅仅是“三分钟热度”而已,还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明确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言语习惯等,以此引领他们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共进,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尽可能多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越多,主体就越能获得一种心理的愉悦,从而其自主性就会越充分,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这便是课堂的最高潮。

总之,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快”向课堂要效益,不只是读写要快,听说也要快,记忆也要快,思维结构、维度、层次、变量的确定更要快。同时,不但要保证快速的“量”,尤其要注重快速的“质”,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和方法,并辅之以科学的检验手段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语文味道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格列佛游记阅读心得体会(实用17篇) 2023年小学班队活动教案反思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及反思(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