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

小编:admin

内容摘要 种种情况表明,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高原期。如何尽可能缩短高原期,尽快推进到突破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从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语文教学必须从文化生命活动的高度进行观照,紧扣语文气质并以符合儿童学习的方式展开,创造出富有情智魅力的和谐课堂,以期找到课改的突破口。

关键词 语文气质 儿童精神 文化气息 情智魅力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交汇。审视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还须在坚守与突围的应有追求中提升教学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语文气质

自 然现象,包括生命现象,都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语文气质是语文教学的独特本色。它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色。有了这种底色,情感的熏染,思维的绽放,对话的展开,活动的延伸,资料的引入,才会有一种依托,一种支撑,才会锦上添花,靓丽动人;它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气。这种底气,表现为语言的芳香,文字的醇味,语 言和情感共生的魅力。打足底气,语文课才能凸显踏踏实实、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底气足,语文课堂才可以大气磅礴起来。底气没了,即使语文课堂热闹非凡,也逃脱不了奄奄一息的宿命。它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线。守住底线,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焕发生命活力,源源不断地突破创造,追寻“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教育境界。

审 视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课因过于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排斥必要的科学的语文实践,使语文教学流于空疏,导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许多课在学科综合的大旗下,进行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红杏出墙”,不务正业,“为他人作嫁”;许多课上用大量的师生对话讨论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 结果导致语文课的语文气质在淡化、在缺失。而没有语文气质的语文课,何谈什么特色?因为特色孕育于本色之中。本色越重,特色才有可能越明。否则语文课就难免会沦为四不象的课。

如 何上出语文气质的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里的“语文实践”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一是表明了语文的性质 ——实践性;二是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要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强调了语文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语文实践是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的应有之举。加强了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才会拥有语文气质。否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1、教学目标:以厚重的语文含量引导语文气质

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语文含量往往决定着这堂课的语文气质。如《五月端阳》一课,两位老师的教学因教学目标中体现出的语文含量不同,语文气质便会完全不同。

A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2、感受节日的欢乐和屈原的拳拳爱国心。3、体味灿烂悠久的端午文化的内涵和渊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

B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理解“心灵手巧、热气腾腾、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2、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无疑,B的教学会更有语文气质,而A的教学目标中只重视了“意”的目标,“言”的含量极度缩水,教学时一不小心难免又落入空洞的感悟和说教中。这也是当下许多阅读课沦为四不象课的症因之一。

2、教学过程:以语文的方式支撑语文气质

著名教育家成尚荣先 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何谓语文的方式?这就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如朗读、背诵、涵泳、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品读、玩味、联想等语文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让“言”与“意”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如教学浙教版第十册《无私的爱》可以预设这样的环节:

环节一:书声琅琅 让学生初读课文,大声地把课文读熟,读到琅琅上口为止。重点指导以下词语的读音:废墟、疲惫、挑剔、斑白、两鬓、婉言相劝、殷红、血库、鲜血。之后让学生同桌朗读检查,评议,以确保人人都正确。

环节二:整体感知 “刚才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报道了孔繁森的哪几个感人事例?”学生默读课文,用简要的词语写小标题,然后根据小标题“抚养孤儿、教育孤儿、恳求献血”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

环 节三:深入研读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课文,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有感情地讲下来,或小组合作讲述三个故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在展示交流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好相关句子。如读好安慰的句子:孔繁森安慰三个孩子:“党就是那么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 学。”和结尾的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辨别:安慰、嘱咐、牵挂。

环节五:写词语场景 “课文中有个词语叫废墟,这个词语老师不讲,你们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场景是废墟?把它写下来。”学生写场景,交流,建立“废墟”一词的内心视像。

环节六:迁移写法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单元虽然都是写新闻报道的,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无私的爱》的写法与前两课不一样,你们能发现吗?”学生交流本课的新闻报道写法。

这样的语文课,朴实,平实,扎实,让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用语文的方式推进了学习过程。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村级以案促改工作方案(6篇) 2023年消防验收第三方检测公司 消防验收第三方检测报告(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