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admin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渲染气氛

1.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入情境。

2.教师:从刚才的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离别时的淡淡惆怅与不舍……)

3.教师:是呀,古往今来,友人的远去总是让人牵挂。今天,让时光流回唐朝,让画面定格在两幅感人的离别图上吧。(板书课题。)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你从这首诗的题目知道了些什么?

(送别的地点,人物。)

2.强调题目读法:芙蓉楼/送/辛渐

3.齐读课题。

4.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呢?

教师对作者写诗时的政治遭遇作补充。(王昌龄在政坛上多受谤议,仕途上很不得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读准

“平明”、“冰心”。

(三)再读课文,感悟诗歌的内容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辛渐由江苏镇江赴河南洛阳。(出示地图,指明“江苏镇江”“河南洛阳”的位置。)

2.师:路途遥遥,两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在芙蓉楼,他们依依话别。在诗人的笔下,勾画了一幅怎样的送别的画面呢?再读课文。

3.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写,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汇报。(说说诗文的大意和自己初步的感受。)

(四)美读课文,品诗悟诗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配乐播放画面:夜晚,下起了蒙蒙细雨,天、雨和江水连成一片,天亮了,王昌龄和辛渐在芙蓉楼话别,远处的山脉显得冷清苍翠。

(2)请学生谈看到的景象及自己的感受。

(3)结合图画,从“连江”、“楚山孤”入手,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以景烘托气氛的写法。

教师:当友人离别后,作者看到楚山,再看看自己,他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江水或楚山被赋予了人的感情。)

反复美读诗歌第一、二行。在读中感悟离愁别绪。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互动,精读课文。

教师:在离别之际,作者对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他请辛渐这样转告亲友,生读:“一片冰心在玉壶。”

(2)教师:这一句诗,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他要辛渐转告洛阳亲友的是,自己决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王昌龄到晚年还被贬为龙标尉,最后竟于安史之乱期间为刺史闾丘晓所忌杀。虽然遭受贬斥,依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即使诋毁能够销骨,众口可以铄金,也销熔不了他的一颗“冰心”,何况又是置之于“玉壶”,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他要告慰亲友的,就是这样一颗表里澄澈的纯洁之冰心!

了解了他这些悲惨遭遇,回头再读此诗,更要为这“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操所感动。

(3)反复读第三、四行诗。

3.诵读全首古诗。

4.背诵古诗。

(五)总结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三、

学习第二首古诗

用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四、配乐书写古诗

五、诗歌整合,积累运用

1.教师:像《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这样表达朋友深情的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数不胜数,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小部分来诵读来体味。

4.师生共同交流送别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别董大》(高适)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中考满分作文600写人 中考满分作文600带评语优质(9篇) 兄弟签约协议书(优秀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