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 文本解读

小编:admin

学情分析: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孩子们是知之甚少的。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得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还得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我的解读:

本课生字新词较多,特别用了许多成语,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熟读、理解、记忆。

读音:衅、聋、歼

字形:寡、妄(部首:女)

爹:部首:父

形近字:烽、蜂、峰

妄、忘、盲

凌、陵、棱

歼、纤、迁

理解:妄图、蚕食、魔爪mózhǎo、万籁俱寂、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众寡悬殊、同仇敌忾、人仰马翻、震耳欲聋、顷刻间、狼狈而逃、猝不及防、呐喊、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生死存亡、成群结队、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关于事件背景:

一方面是请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一方面老师提供相应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写作条理:

本课写作条理清晰,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应引导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首先要注意课文特别提到了哪些时间段,其次搞清楚每个时间段各发生了什么事情,再次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是指导复述时也要按这个顺序条理分明地说。

重点语段的特点及体会方法:

本课的重点段是二至五小节,作者抓住敌我双方的言行来细致描写,通过对比来突出敌我双方的特点,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

例:第五小节中对大刀队员们的描写: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悄悄进发、齐声呐喊……配上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刀队员们全副武装、悄然前进、挥刀斩杀的生动场面,感受到了队员们无所畏惧、奋勇抗击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圈画重点词句,想象战斗画面,体会人物情感、作者情感及文章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畅谈读后感受。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偷偷、摸来、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首先开火

大声喝问、严词拒绝、

立即开枪还击

第二天凌晨

发动进攻、人仰马翻

拉来大炮、端着步枪、吼叫、疯狂扑来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手握、腰佩、悄悄进发、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拓展延伸:

“卢沟桥事变”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在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历程中,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后可引导学生收集、展出、阅读相关资料,将此作为课文学习的延伸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拓展阅读《卢沟桥的狮子》。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争论的故事》教材解读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农商行新入职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学生写给老师的保证书(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