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活化——《春笋》教后随想

小编:admin

去年,我向省教科院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可是没能立项,很是遗憾,但是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生活化,没有阻止我进一步的探索。在教学《春笋》一课后,这个课题在我的脑海里继续生根,发芽……

现行的课改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人格得到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成长、人格成长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

我觉得生活化的课堂应该以常态性为前提。在课堂中的教学细节,渗透生活引进课堂,让孩子把生活与文本联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我在教学《春笋》时,我让孩子们仔细看春笋图,(其实如果买到春笋食物就更好了,那样就更加直观,孩子们就更喜欢了。)引导孩子们仔细辨认浅褐色,看它的样子,领会像个嫩生生的娃娃。

春笋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让孩子们用握紧的拳头代替一个个小春笋,让他们做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动作,孩子们做着动作,非常开心,边做边想象,拳头上面有泥土,有石块,直到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孩子们的小拳头由握紧,到渐渐张开,再到全部张开,再到往上生长,孩子们示意着,开心着,仿佛那小小的拳头就是一个个嫩嫩的春笋在一节一节地向上长。随着我:“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啊!它们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竟争着向上,向上,再向上。……”只见教室里的“春笋”错落有致……

然后我让孩子们试着把课文复述下来,居然很多孩子很流畅地背出来了。

我分明感觉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的小拳头变成春笋,然后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理解了“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深发出孩子们智慧的火花,遗憾的是时间关系,没能再问问孩子们:笋娃娃来到了地面上,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一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课堂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让孩子们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延伸……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春笋》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思想政治工作计划通用(3篇) 监管场所工作总结大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