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

小编:admin

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新概念,并以它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较之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中还包括了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语文能力”难以涵盖的内容。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是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相一致的。

新课标虽然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的含义却未作明确解释。随后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一书对“语文素养”作了如下解释: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后来,刘贞福主张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互为基础、互为目标、互为手段和途径的复杂关系来解释“语文素养”。这些从不同角度对“语文素养”所作的解释虽不尽相同,但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明确“语文素养”的含义。最近召开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研讨会”也指出,“语文素养”的概念要进一步明确。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语文素养”进行解释。

心理学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理论。那么,这些理论当中哪些有助于我们阐明“语文素养”的实质呢?笔者认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学校教学有较好的适切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集中反映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加涅所指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习得的,他将这种习得的结果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指用语言表示信息的能力。2.智慧技能,指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加涅又进一步将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1)辨别,指区分事物之间差异的能力。(2)具体概念,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同类物体。(3)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对事物分类。(4)规则,运用单一规则办事。(5)高级规则,同时运用几条规则办事。3.认知策略,指对内调节控制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4.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5.态度,指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用一个词来涵盖的:capability。这一词语有“潜能”“能力”的意思,最初是译作“能力”。依据加涅的观点,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都属于能力范畴,但态度却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一个人在车上不愿给老人让座,并不是他不具备让座的能力,而是缺乏尊重老人的态度。这样看来,译成“能力”,难以完整地涵盖加涅所分的五个类别。后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将它译作“性能”,从而既包括了能力,又包括了非能力的态度,较难确地反映了加涅的思想。

Capability一词的两种译法所反映出的问题,与语文课程中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问题十分类似。都是前者反映的内容不如后者全面,后者都是在能力之外又增加了非能力的,而又是习得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能力与语文能力、性能与语文素养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可以用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得到较完美的解释。

1.言语信息。加涅讲的言语信息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如下一些类型的语文知识:(1)课文内容知识。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课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都要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陈述出来,这种知识,属于我们平常所讲的文与道中的“道”,即文章所陈述或蕴涵的道理。(2)语文知识。主要指我们平常所讲的“语修逻文”方面的知识,如拼音知识、字词(包括修辞)知识、句法知识等。这类知识在小学很少,随着年级的升高,才逐渐增多起来。(3)课文背景知识。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补教有关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写作意图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属于言语信息。语文课程中的言语信息,大致相当于语文素养中的知识视野、思想观念和文化品位。

2.语文智慧技能:语文智慧技能是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述自己思想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篇的掌握之中,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方面:(1)字词学习。字词的学习带有知识的特征,如要求记住字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要求记住词语的固定搭配等,但字词学习又带有技能的特征,如记住字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考虑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我们将它们归入智慧技能学习的范畴。(2)句子学习。句子学习是在已有词汇基础上获得理解和生成合乎规范的句子的能力,其实质是在大量语言实践中形成合乎规范的句子语感,这种语感主要是句子图式。(3)篇章学习。这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结构,包括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分段、分析文章的表述技巧等。这些学习结果往往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是在简单规则基础上形成新的规则。语文智慧技能相当于语文素养中的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

3.语文认知策略。语文认知策略是一套学习语文的程序,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许多语文教师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方法,包括记忆字形的方法、阅读课文的方法以及文章构思取材的方法等,都属于认知策略。如心理学家总结出的SQ3R阅读方法,阅读前先浏览,再提问,再阅读,再自问自答,最后回顾全文,就是阅读课文的一种策略。语文认知策略相当于语文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阅读写作能力等。

4.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课程中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拼音、朗读中含有发音技能,它要求学生的听觉、视觉、口腔、舌头的协调运动。书写,尤其是用毛笔书写,要求手部的小肌肉协调运动。这些在规则支配下肌肉协调运动的能力属于心理学上的动作技能。语文素养中的写字及口语交际能力都有动作技能的因素。

5.语文情感与态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里面蕴涵了许多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道德,课文中歌颂、赞美的人物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学生从中习得做人处世的价值标准。二是审美,课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描绘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素养中阶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内容基本上属于此类。

用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来解释语文素养,较之其他的解释,突出之处是有利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实现。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不仅将学生后天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类,而且对这五类结果习得的规律作了解释。在其著作中,习得的规律是用学习的内外条件来表示的。要促进五类学习结果的习得,就要从内外两方面来满足各类结果习得的条件,这就为教学,也就是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如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是示范、练习、反馈,故而学习语文中的发音、朗读、书写等基本技能时,需要教师作出示范,而后学生练习,教师再提供反馈。态度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供其观察模仿,因而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时,要选择一些人物形象鲜明、体现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知作品中所塑造的榜样的魅力,从而习得相应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看来,将语文素养解释为五类学习结果,不仅仅是阐明了它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为培养语文素养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巢宗棋《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语文建设》2002年第7期。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刘贞福《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展开》,《语文建设》2003年第9期。 (6)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王小明《图式理论与句子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2期。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怎样使学生多开口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有关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整改措施报告 学校办公室自我介绍(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