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的思路

小编:admin

1.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它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这样降低了小学语文的门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在低年段完成汉语拼音教学任务,但不强调先集中时间学习汉语拼音,再学汉字。具体的起止时间,不做统一规定。要求充分考虑低年级与幼儿园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要求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与识字教学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

2.识字写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方面为汉语拼音教学准确定位,一方面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了这样一些要点:集中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应“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识字教学要讲究字理和心理;识字教学应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运用中识字,而不是为识字而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重视培养学生书写的姿势、习惯和书写的基本技能;重视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应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应有一定的速度;小学写正楷字,初中学写通行的行楷字;有条件,还可学习使用键盘书入汉字;各科教师都应对学生书写提出要求,同时,都应做认真规范书写的表率;练习书写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欣赏汉字的优美,进而热爱汉字,追求书写的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书法教学的要求。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书法艺术的感受、欣赏的能力,并通过感受欣赏书法艺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满足学生中书法爱好者的学习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促进他们书法水平的提高。

3.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1)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建构中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要求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以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出的量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重点推荐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注意培养阅读一流作品兴趣,提高阅读的品位和趣味,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重视学生阅读的过程与阅读教学的过程的文化建构问题。不是把阅读作为一个技术的过程,只是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技能,而是把阅读作为文化建构的过程。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不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让读者的心灵去与作品碰撞,注意对作品整体的把握和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精髓。

(2)突出强调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老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 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能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只能是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而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

根据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课文,甚至要求小学生能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这只能算是肢解课文,是程式化的解读,而不是个性化的阅读,更谈不上创造性阅读。

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倡导以下一些观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反而会互相启发,促进学习。因而,也应该提倡阅读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很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如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等。学会阅读,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学会阅读。

(3)关于语文知识教学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涉及到以下一些内容:文字知识。如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等。这些都渗透在识字写字教学之中,并不作为知识讲解。标点符号。要求在低年级就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并在阅读中逐步体会标点符号不同的作用和用法,在写作时逐步学会使用标点符号。基本的语法知识。主要是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和复句的类型。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指常用的修辞格。文体知识。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作家作品知识。主要是指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指课文涉及到的一些文化常识。写作知识。主要是指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将这些知识列在一起,更没有把这些知识分解为多少多少个知识点,而是渗透、分布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目标之中,主要是要体现学以致用与随文学习的原则。

4.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好分数,什么假话都敢说!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造成文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

其次,要有正确的引导。从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查找和核对资料。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应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即使说出来不合老师的意,但只要是真话、实话、心理话,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就有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求调整写作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开始写作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让他们逐渐知道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需要。鼓励他们多写、勤写、想写时就写。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有些甚至是跨学科的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培养观察的能力,培养观察的习惯。扩大生活的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受,会观察、有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养成观察习惯,积累习作的素材。

(3)鼓励自主写作。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命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

(4)鼓励自由表达。从写话、习作到写作,低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必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作文。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儿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加以鼓励。

(5)重实践,重过程。写作知识,力求精要有用,不必追求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写作的知识适当学一点,更重要的是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应有一定量的保证,高年级还应有速度的要求。鼓励课外多写,少做一些繁琐而无用的练习题。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加强指导和引导。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6)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鼓励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低中年级,可以采用“以听引写”、“以说引写”的方法。听话写话,听故事、说故事、写故事,把自己会说的故事写出来等等。

(7)加强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各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动笔写作的机会,都应该有练习写作的意识。

(8)重视写作中的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等文章。提倡互相修改,互相评阅作文。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有条件的应提倡网上的表达和交流,在网上互相评改作品。

5.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又超过了“听”与“说”,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提要求,涵盖面更广,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这样做,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利于突破严密的学科体系,有利于改变把“听”、“说”能力分解为过细的能力点进行训练的做法。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可以比“听”、“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这种文明素养集中表现为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这也正是学校口语交际教育与日常生活中口语习得的重要区别。

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说能力也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

口语交际与写作一样,都是表达和交流。但是,口语交际比写作更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也没有书面表达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口语交际语言与书面表达不同,它是口语化的,神态、语态也成为辅助的语言。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主要强调了以下一些方面:

(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可以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的或者实际的活动。

(2)不必过多地传授口头交际知识,可以介绍一些生动的案例,如:著名的演讲词、著名电视栏目的节目等等,启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大量的口头交际的情境和内容,可围绕具体可感、有形象、有情节的内容展开,如讲述故事、见闻等等,让学生有话可说。

(4)重视各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机会,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这些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重视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交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设一些完整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模仿;可以创设有趣的未完成的情境,作为引子,引导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再现风景、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描述、评论、讨论等等。

6.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是基于这样一些认识。

它是综合性课程。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是一种综合化了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它是生活化的课程。它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每次学习的目标、过程、结果都是开放的。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会学到比课本上更多更珍贵的东西。

它是经验性的课程。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更为显著。

它是个性化的课程。综合性学习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也许每一个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探究、活动、创造与表现。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语文综合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1)问题—解决 这种学习方式,一般都是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应该由学生去发现,能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能力。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身边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小事,也有学校、社区、国家的大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方法去解决;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展示研究成功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表达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低年级,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活动—探究 语文活动中充满了探究,充满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在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得很普遍。可以借鉴以往的这些课文活动方式,使语文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活动应逐步发展到由学生来自主组织,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应成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如制订活动计划、学写活动总结等等。

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加强科际联系 开展小型练笔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优质20篇) 专业消防攻坚组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