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

小编:admin

2007年10月14至17日,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协办、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教授任研讨会顾问。研讨会开幕式上温儒敏教授与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教授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西部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揭牌。

出席本届研讨会的有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的语文学科教学论知名专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全国部分高师语文教育学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附中等部分中学校长及基础教育一线语文教师。

本研讨会主题为“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议题主要涉及基础教育需求的语文教师、高师文学院(中文系)课程体系改革、高师语文教育学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等问题。

北大中文系主任、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教授做为本届研讨会顾问在研讨会一开始做了题为《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的主题发言,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以及基础教育语文可改革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温儒敏认为:高师中文学科师范类课程改革要务实,不要搞根本性的颠覆,一定要谨慎,哪些部分要调整,哪些可以承接下去,必须有分析。温老师认为:其实不光是高师的中文课程要改,其他高校的中文课程也在改革。他简要的介绍了北大中文系的改革方案:减少史和概论,增设一些经典导读课,增加学生接触原典的机会,通读基本的书籍,同时,要求各门课程都要结合写作训练。温老师认为:师范院校可以多加一点自己的特色,比如同样讲文学史,不妨更加注重作家作品分析。还有就是教学论、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学之类课程,师范还是要上的,但不主张过于强调立竿见影,即学即用。他强调,培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重要的还是打好语文底子。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起码要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还要能写,要有些“文气”。现在许多大学中文系的“文气”不足,师范的中文教育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改,温儒敏首先强调四个字:“从长计议”。他认为从长远来看,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全,而且从国家的未来着想,也必须要推进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从长计议”的第二层意思是课改不能超之过急,不能搞颠覆式的革命,不能离开国情,也不能完全丢弃以往的经验和传统。其次,要追求课改基本理念上的共识,不要纠缠概念,不要太多争论。特别是一线的老师和语文工作者不必舍本逐末,把精力花费在概念辨析上。第三是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教学规律,以及青少年的思维规律。第四新课标不是不重视知识,“双基”问题并不过时,还是要强调。第五高中课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如何正视高考,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不能过分理想化,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完全不考虑高考,甚至忌讳谈高考,这样的课改是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不会成功的。

最后,温儒敏希望大家对课改有信心,对语文工作有信心。改革是渐进的,是往更好方向发展,不等于颠覆过去。

研讨会历时两天,就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三位名师看语文教学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民进支部工作总结汇报(优秀22篇) 最新《智慧的灯》作文 智慧(优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