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问得巧”的智者 课堂才能有声有色

小编:admin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

以问助教,让每一个课堂问题都切实有效

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体现课改精神,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若干体现“人文精神”的环节。例如:有的教师将三年级《一面五星红旗》当作爱国主义教材,设计了诸如“五星红旗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升旗时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国旗?”等一系列问题,课堂上是热热闹闹,教学结果是学生书读不好,文中的情感没有真正领会,老师还觉得教学时间不够用。

中年级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读通、读顺,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文中的情感。本课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中国留学生在漂流遇险时,是怎么对待这面五星红旗的?”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手举一面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久久地凝视”等词句的含义,学生在寻源探因中历经读书、品味、感悟,从而激发情感和体验。

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第二册)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

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

教师B: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

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

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要有广大的答案空间。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柳宗元的《江雪》时,鼓励学生开启思路,对“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这个富有深度的问题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有的说“老人感到十分孤独、寂寞,因为诗中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也有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可见,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有效提问指向的思维空间要大——关注拓展运用,激活创新思维。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掌握,还要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运用,培养创新思维。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笔者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人教版第二册),其中课堂总结这一环节可谓形式新颖,效果显著:

师:“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学了课文,学生明白了壁虎、鱼、牛等动物尾巴的作用后展开讨论)

这一趁热打铁的提问是个运用迁移的训练。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不行啊,上次我的尾巴断了以后,我很难看,现在好不容易长了出来,怎么能借给你呢?那我会难过的。”“小花猫,别难过了,我把尾巴借给你,反正我的尾巴还可以再长出来的。”“小花猫,就算我把尾巴借给了你,你也是用不上的,因为我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学生争相发言,充满个性的言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都关注学生需求

课堂中问什么、怎样问,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有效的提问本身充满了情趣和艺术魅力。为使提问的效能充分发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回答结果,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思索的时间,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儿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让学生置身于比较轻松的问题情景中学习。

真正有效的提问,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把生成资源中有价值的问题巧妙嫁接到预设的主干上,在看似“旁逸斜出”的情景中进行有趣、有益的语文活动,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结婚协议书合同完整版电子版(八篇) 货场管理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