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小编:admin

  

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

【目标定位】

学习这两首外国诗歌,应结合他们共同的写作内容——田园诗入手,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把握他们的异同点。应重在引导揣摩语句,深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的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品味诗歌的语言,悉心咀嚼,反复推敲,琢磨诗意诗情,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在比较阅读与拓展中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感悟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同热爱。

【内容品析】

1、《蝈蝈与蛐蛐》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

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诗人以精细的观察八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但

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

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可参看济慈的《秋颂》),况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季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注意氛围,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蛐蛐的乐音”的美妙;

“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

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

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门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在诗人的联想中,

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是诗人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的由衷赞美之情。

2、

《夜》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

白日的联想和对比。

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的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下大自然的美丽:

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

,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的律动。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疑难指津】

问题1:

《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

解答: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过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问题2:《蝈蝈与蛐蛐》的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

......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江苏盐城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书香作伴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第二学期学前班艺术教学工作总结(热门18篇) 热门教师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题目(汇总20篇) 巡察整改经验总结(专业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