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小编:admin

内容预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1?厦门市)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6.(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7. D (2分)

8.(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2011?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10.(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1.(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评分说明:(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011?山西省)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 (12分)

7.(2分)xī ; suì

8.(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分)

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2011?邵阳市)

(四)古诗文阅读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弛然而卧 (2)苛政猛于虎

(3)故为之说 (4)但惜夏日长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

2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24.阅读上面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

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是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

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

D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5.比较《捕蛇者说》和《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21(1)轻松的样子。(2)比。(3)因此。(4)只。

22(1)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

(2)谁知道苛捐杂税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

23、乡 邻 之 生 /日 蹙

24、C

25、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2011?沈阳市)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_

(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一)(17分)

9(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10.B 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2011?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11.《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12.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13.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评阅说明:

阅读试题除第9题、第17题以及第25题第一问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评阅阅读试题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9.唐 宋(共1分,每空0.5分)

10.(1)忧伤的样子 (2)“躺着休息”或“睡觉”(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水清”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2分)

13.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2011?苏州市)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先主曰:“君与俱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A

7.(4分)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8.(3分) “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3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2011?遂宁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三)(10分)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2011?咸宁市)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

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译文:

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四)(12分)

24、(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5、(2分) D

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27、(2分) 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2011?扬州市)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3分)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 ② ③

(二)

10.(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全,都。 ⑶说出 ⑷失望,失意,惆怅

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2.(6分)

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对即可。)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2011?义乌市)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 )能 (2)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二)(8分)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2011?永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9.D

10.C

1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

12.(“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辞”1分,句式1分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14.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2011?枣庄市)

(一)比较阅读下面三则诗文,完成7-11题。

【甲】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

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 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 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 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王晓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7.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乾坤日夜浮

(2)至 若春和景明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5)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童区寄传》)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甲】 【乙】两诗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怀?(2分)

10.选文【丙】的作者在原文中认为“唐诗是早晨”,从选文【丙】中可以看出唐诗具有怎样的“早晨”特点?(4分)

11.结合选文【丙】中的认识:“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请以【甲】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赏析。(3分)

7.(1)天地(2)日光(3)因为、由于(4)凭借(5)用、拿(共5分。每空1分)

8.(1)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下沉的璧玉(2)天下人还没有忧,自己先忧;天下人已经乐了,自己才乐。(共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修辞恰当,意思对即可)

9.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10.唐诗力量充沛,生命强健,有贯通宇宙生命之气,热情奔放,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共4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每一点1分)

11.诗句写到了湖泊、天地,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整个宇宙都好像浮动于水面之上。(1分)一个“浮”字,也隐含着作者个人长期漂泊无归的情感表达。(1分)此诗句把湖泊、天地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个人的苦难放在了 宇宙和时间的运动之中,可谓是宇宙生命与人的生命的交融贯通(1分)

(共3分。诗句赏析到位,分析合理即可)

......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和奶牛》导学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学情分析方案及学情分析报告简短(二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汇总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