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写作特点

小编: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凡说明文,总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说明。在这篇序文中就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⑴比较说明。作者常常在与其它地方的园林的比较中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这是指导我们提高鉴赏能力审美和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介绍布局的时候,把苏州园林跟宫殿和一般住房相比较,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样一比较,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特点就更加鲜明了。文中介绍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跟外国式的花园相比较,写出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有风格。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的时候,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彩绘的必要。如果这本画册是彩色的,读者一定会同意这样的指点。

⑵比喻说明,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画面。

作者把整个苏州园林比喻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如:“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在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又如:“有几个园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引人入胜的画面一幅接着一幅,在作者文字说明的指导下,园林和画,游览者和园林似乎已融为一体了,使我们深深地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在介绍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时,作者又用图案画和美术作比喻,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上追求的是自然之趣,虽为人工建造,却尽量任其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这又提醒读者如何进一步欣赏苏州园林,欣赏这本画册。

⑶引用说明。

在写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观赏池沼里养的金鱼或各色的鲤鱼时,作者引用了《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鱼戏莲叶间”,我们仿佛看到清澈的水中,鱼儿嬉戏着,似与游者相乐;同时又感到游览者以鱼自比,悠然自得的情趣。

⑷分类说明。

作者在总述园林特色的(3-9)七段文字中,就是从建筑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和廊子、角落、门窗、颜色等方面层次分明地介绍了各个侧面,使我们对园林的全貌有了完整具体的印象,为我们提供了鉴赏图片的角度和线索。

2、语言特色

⑴语言准确简炼

准确简炼、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特色。叶老的文字清浅平实,用词严谨审慎。读他的文章的就象坐在他老人家面前,听他娓娓而谈一样亲切。本文的词语用得十分贴切,如“标本”一词,这里有“范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对别处园林的影响。又如“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图片的画面,不只是观看欣鉴,还要作分析评价。在第二段中,四个“讲究”构成的句子用词很恰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里的“布局”指整体的结构,“配合”“映衬”指各部分的作用,“层次”指次序的安排,这些词都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在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用了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又饶有风趣。“阶砌旁边栽几丛花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个“栽”字,足见造园者的匠心,即使是不惹人注目的阶砌小角落,也不忽略。“蔓延”一词写出了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的繁茂,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又写出匠师们是多么的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和叶老的其他文章一样,本文介绍的虽是幽美如画的园林,但是文字仍旧朴实如话,而表达得极为真切。全文只用了有限的几个描写性词语和形容词,它们都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很难用其它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使我们对设计师和匠师们高超的技巧赞叹不已。“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述出对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描绘出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本文用词准确,还表现出说明事物时表达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有时语气很肯定,毫不含糊,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都抓住园林的特点,表达得十分准确。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二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动宾式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文中还用了对偶句:“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写出了生活经历的丰富与堆积假山技艺的高超之间的关系。“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又写出了门窗的精美工艺。这些,都使本文的句式多变,文章更加生动了。

⑵语言运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说明文体的语言还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性,就是说使用概念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准确和符合实际。本文在这方面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例如下面这句话:“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近代”这个概念,涉及到我国历史的分期问题,一般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现代”则属于五四运动以后的范围了。现代的楼房建筑,不采取对称形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文章才把时间扣紧是从古代到近代。但以中国之大,决不敢说从古代到近代就没有一所不对称的建筑。因此又用上了“绝大部分”这个词,更万无一失了。又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堆叠假山好比砌墙抹灰一类话,是一项建筑学的基本功。但砌墙抹灰只要求结实和齐整,是完全从技术上来考虑的;堆叠假山则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仅”字,便是极其简妥地说明了上述的要求。

3、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文章先指出苏州园林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即让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以此总领全文。然后时时紧扣这一特点,逐层展开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是从讲究景物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还表现在局部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屋内陈饰的色彩美这三个方面。这些分析处处照应开头,经过反复说明,园林处处皆画这一特点已经被清楚揭示出来,至此文章也就戛然而止,显得刚劲挺拨,干脆利落。

4、说明准确,叙述生动

本文旨在对苏州园林作一般介绍,因此它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炼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把苏州园林的特色说得非常透彻,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文章不象游记那样,站在固定的观察点赏览景物或者移步换形,景随人迁。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描述景物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全园每人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透视画法一样。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符合说明文的特点。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表现力很强。如写廊子和花墙:“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砖砌”说明质地,“各式”说明花样,“镂空”说明种类,清楚地说明了图案的样子。“无所依傍”形象地写出了廊子外形。类似这样的例子,全文触目皆是。

5、叙议互见,记中寓理。

文章在叙述园林景物布置的时候,常常以中国画绘画原理分析它的建筑艺术,又以建筑艺术印证绘画原理,有叙有议,叙议互见,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建筑成就,也学会怎样欣赏美,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例如,文章分析了苏州园林怎样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这实际上跟绘画中使不同景物互相衬托、彼此辉映是同一道理。在绘画中,不同景物的比较对照,常常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反相生的巨大的艺术效果,更有助于揭示千姿百态、争奇竞秀的自然面貌。文章说的是园林,观众却由此可以晓悟绘画原理,丰富了知识,受到美的陶冶。这种说明之中有理有识的文章,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6、《苏州园林》与游记的区别:

就记叙景物而言,它的手法和游记有很大的区别。游记描述景物,常在某个特定时间、某个固定的角度观察环境,或者移步换形,境随人迁。本文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叙景物如登高鸟瞰无遗、象中国画透视画法那样,一应园内景物,大至假山池沼、亭台廊墙,小至阶边丛草、门窗图案,都可摄入镜头;又如守望一年四季,任何时候的景物,如夏秋季节“鱼戏莲叶间”的动人情景,花时不同的花树相继开放,香飘四时的美好印象,都可——呈现笔端。文章的记叙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地表现出景物的形象。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这些地方,稍加点染,便显得生意盎然,沁人耳目,类似的例子,俯首皆是。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专业妇女权益保障法心得(通用17篇) 2023年小学语文《蜘蛛开店》教案 语文蜘蛛开店听课笔记 亮点与建议(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