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白杨礼赞(语文社九年级上教案)

小编: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2__16页。《白杨礼赞》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蕴涵的深刻思想感情。

4.把握课文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积极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文章的注释,默读或朗读文章。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热爱北方抗日军民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2.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对北方抗日军民的歌颂也反衬出作者对敌人的仇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对散文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优美、凝练的语言。

◆难点

1.理解文章表达上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方法。

2.文章对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格的恰当使用。

3.对白杨树的优秀品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军民积极向上精神的理解。

◆教学突破

1.用图片和电影片段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使学生体会散文的意境。

3.指导学生多练习一些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准鱼

◆教师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以及有关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的电影片段。

2.根据课堂讨论的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3.准备一些排比句和反问句。

◆学生准备

1.课前作好预习,积极主动地搜集有关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解决生字词,扫清影响阅读和理解课文的障碍,多查字典。

3.尝试阅读课文,并努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时与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散文,导入 新 1.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过去所学过的课。 散文,温习有关散文的知识。2.检查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 2.回答教师有关预习方面的提问。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分3.积极主动、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析文章结构。 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课文的结构。

一、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散

文?它们的作者是分别是谁?这些

散文中有茅盾的散文吗?

2.提问:那么散文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3.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或教师有

感情地范读课文。

1.回忆学过的文章,积极回答教师的问

题。

2.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但不太全面。

3.跟随教师或朗读带读课文,把感情融人

到优美的散文中,初步思考课文的结构

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注意分析

课文的结构。

2.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抒情线索。(注

意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

3.提问:“礼赞”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用“礼赞”?

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的提

问。

2.在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的基础上,

把握住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

抒情线索。

3.思考教师的提问,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白

杨树的词句。

4.让学生找出文中赞美描写白杨树的

句子,并思考这与北方抗日军民有何

相同之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

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4.根据教师的提示j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借赞

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 1.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包括课文

. 的结构。2.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重点和难2.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突破重难点。

点的突破。3.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根据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思考并阅读

课文。 ’4.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 4.初步学会欣赏散文。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在

学生回顾过程中作适当提示。

2.让学生自己总结散文的基本特点,教

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给出准确答案。

1.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并巩固所学内容。

2.用自己的话总结散文的特点,提高对散

文的认识。

二、组织学生讨论,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对象征手法的运

用,加深学生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

解。

1.再一次阅读课文,认识到作者借用白杨

树的“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热

情歌颂了北方抗日军民。

2.让学生找出文章运用排比和反问修

辞格的句子,并给出其他同类句子让

学生分析。

3.鼓励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有关

抗日军民的英勇故事,加深学生对抗

日军民的热爱。 .

2.用心找出有关句子,细细体会,加深对

这类修辞格的认识;分析教师提供的反

问句和排比句。

3.充满兴趣地讲述故事给其他同学听。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全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

2.选择要求背诵的那段文字让学生有

感情地齐读一遍,提高学生朗读的能

力。

3.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题,并有意识地

渗透思想教育。

1.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描述白杨树。

2.按教师的要求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提

高朗读能力。

3.积极发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加深对全

文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抗日军民的热

爱。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思路清晰、形散神不散的抒情散文,应当反复阅读。本课的重点段要求背诵。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描写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精神,由此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此,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好好地把握。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外形:

色彩

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日军民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散文是一种十分优美的文学题材。本文是茅盾抒情散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听说读写是语文课要求的基本功,不可偏废。课后可组织学生选读几篇优美的散文,加深对散文特点的认识,学习散文优美的语言表达。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给下面划线的字词注音。

坦荡如砥( ) 恹恹( ) 虬枝( )

楠( )木 秀颀( ) 无垠( )

2.解释词语。

妙手偶得: 恹恹: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伟岸: 秀颀:

虬枝: 参天:

答案与提示: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坦荡如砥:平坦得象磨刀石。

伟岸:魁伟,高直。

秀颀:美而高。颀,高。

虬枝:象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参天:耸入高空。

3.《白杨礼赞》抒情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抒情线索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是象征了人民族解放斗争中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个性练习设计

1.“白杨礼赞”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答案与提示:表示崇敬、赞美。

2.课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

答案与提示:象征那些看不起民众、顽固倒退的人。

3.文章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先交待高原?

答案与提示:写高原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白杨树。

4.分析本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题材之一,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思想感情一般都很深刻,富有独创性,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把握散文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本课更是如此。本文象征手法和排比、反问修辞格的运用十分巧妙。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并让学生掌握这些修辞格。

补充资料

茅盾,生于1896年,死于1981年,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文化活动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茅盾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茅盾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过《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茅盾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和独裁。后来,茅盾曾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建国后,茅盾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第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他和鲁迅、郭沫若一样,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代表作有主要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创新设计学习心得(实用17篇) 2023年打击精神传销工作情况报告(大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