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堂教学设计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赞美江南秀丽景色、缅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伟大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比较、衬托等描写景物的方法。

3.掌握有关叠词知识,理解运用叠词对写景状物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联想开阔,思路清晰,体现着作者独具的匠心。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①与其他各类桥比出气势→②以大运河为背景烘托壮阔→③概写桥上览望壮阔奇景→④设想桥上感受飘逸脱俗→⑤转写丰饶富足托起桥势→⑥遥想历史取柳对照今朝→⑦忆古代风流写桥史悠久→⑧用姐妹桥宝带桥秀美烘托→⑨赞大运河并举长城并称→⑩点明吴门桥是运河明珠。

根据以上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①→⑤在丰饶富足的江南水乡和波涛滚滚的大运河背景上,描绘出吴门桥的非凡气势。第二部分(第8~9自然段):⑥~⑦插叙历史画面,表现吴门桥悠久的历史和今昔的巨变。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⑧转入写形同姐妹的宝带桥,以宝带桥的秀美衬托吴门桥的庄重、端丽。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⑨→⑩写大运河的伟大,显示吴门桥的瑰丽和今日丰采。

2.本文是怎样巧用衬托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

本文描写的中心是吴门桥,但作者对桥本身却着墨不多,而是用衬托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桥的气势、桥的丰采、桥的今昔巨变。首先,描绘江南奇景,衬托吴门桥壮阔的气势。作者立足船上,先概写吴门桥那“大运河之上”“蓝天碧水之间”的壮阔气势。然后驻足吴门桥上。通过仰视、俯视、北望、南望所见,描绘出大运河上瑰丽而壮阔的景色,并通过“如果你是一个姑娘,站在高高的吴门桥上”定会产生“出尘脱俗,飘飘欲仙”的感受,写出吴门桥的飘逸之美。最后,通过高高的桥洞,满怀深情地描绘那由机动船拖拽的“一串串满载货物”的船队和江中“众多木船”,刻画出一幅江南丰饶、富足的壮美画面。这部分,作者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江南奇景,意在通过江南奇景衬托出吴门桥高大、挺拔的非凡气势。其二,追述历史人物,突出吴门桥悠久的历史美。作者首先联想到隋场帝开发大运河“龙船凤舟”的“绚丽”与“豪华”,然后联想到在吴门桥上印下足迹的大诗人白居易、范仲淹和范成大,进而联想到曾立马吴门桥的战功卓著的抗金统帅韩世忠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业绩。这些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使这座千年古桥增辉添色,更加衬托出吴门桥庄重、瑰丽之美。其三,通过宝带桥的秀美,衬托吴门桥的壮美。作者用了三段文字精描细绘宝带桥的“秀美”,其意在衬托出吴门桥庄重而端丽的“壮美”。文章结尾,作者采用连锁衬托手法: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来衬托“大运河”的伟大,并用“大运河的远景”衬托“吴门桥今日的丰采”。在连锁映衬中,使吴门桥这颗大运河上的明珠显得更加庄重、瑰丽,也使主题得到升华。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词汇丰富,比喻精彩,句式灵活多变,是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这升起了一片片风帆的众多木船,远望就像飘游在水空上的一朵朵白云;这由机动船拖拽的一支支船队,就像串珠落到了绿色的缎带上。”叠用的量词,精妙的比喻,对偶的句式勾画出一幅景色秀丽、船帆如梭的江南水乡画面。本体“船”是在水中游的,喻体“云”是在空中飘的,所以说“飘游在水空”;船是成队的,所以喻为“串珠”,多么妥帖的比喻,多么精当的词语。帆如白云,河似绿带,色彩又分外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有诗般的音乐之美。“今天,吴门桥盛装照临大运河,她满身珠翠就是两岸碧绿的田畴和无数的园林,丛丛簇簇的鲜花和亭亭如盖的绿树。”精妙的比拟点明了吴门桥与大运河的关系,新奇的比喻又把吴门桥托举到江南秀丽丰饶田园的背景之上,比拟和比喻又自如地联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快速阅读课文(《吴门桥》),然后不看原文,回答文后问题。根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判分,最后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计算公式:

阅读速度2文章字数牛速读用时

理解率=卷面得分×100%

阅读效率一阅读速度×理解率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吴门桥 形,横跨浪涛滚滚的 河上。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 。

5大运河是 年前,由 开发的。

6在吴门桥上,曾经印下了许多文人名将的足迹,他们是: (至少写出4个人物)

7宝带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答:

8中秋佳节,在宝带桥上赏月,可以看到 个倒映的月亮?

9.文章题目是“吴门桥”,却用了三个自然段写了宝带桥,目的是什么?

答:

10文章最后,将大运河和什么相提并论,称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测试记录:

文章记录:2200字(含提示)

阅读用时: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理解率: %

阅读效率: 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见“难点、重点分析”的1、2、3题)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划分文章结构。

第2题:从描绘江南奇景、追述历史人物,描写宝带桥的秀美对衬托吴门桥的作用上思考一下,体会其衬托手法的作用。

第3题:侧重从词汇的丰富、比喻的精彩和句式的多变上去思考一下。

(四)疑难讨论。

(见“难点、重点分析”部分,对1、2、3题的分析)

(母亲架设的桥)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怀念母亲的深切感情。

2.学习以平凡琐事的记叙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写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篇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是2、3、4自然段。

第一部分记叙了母亲艰辛的劳作和架桥、修桥的经历。从记叙的要素着眼:时间——孩提时;地点——家乡若狭的峡谷中;人物——以母亲为主;事情起因——耕种需经过峡谷中一条很深的小溪,所以必须架座小桥;经过——请木匠大伯帮忙,兄弟一起出动,帮母亲建成一座红土桥;结果——土桥渐渐陈旧腐烂,而且常有台风破坏,母亲不知修过多少回。

这段文字只记叙了和母亲在一起时亲历的几个日常生活片断,但母亲形象清晰感人,性格鲜明突出。母亲是勤劳的,而环境是恶劣的,峡谷深处,贫瘠的土地,日照每天只有三小时,还常有台风过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取得一家人的口粮,母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既要照顾孩子,还要在水田中劳作;既要耕作水田,还要种植旱地;还要架桥、修桥……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着母亲的爱心。

第二部分写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正是母亲的勤劳,母亲的爱心,使作者在离开母亲之后总有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第2自然段中,作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桥在心中浮现,实际是表达着对母亲的思念。桥在这里已成了母亲的象征。而“在日本这样的国土”到“也必然有小桥”这段文字中,作者实际上又含蓄地表达了对所有劳动母亲乃至所有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必然有小桥”作者并未亲见,语气却十分肯定,是因为这桥实在是劳动者的象征。真的桥未必有,劳动者必然有。作者的语言是含蓄而不含糊的。

第3自然段写出桥的意义。对一家人的生活来说,这桥是“性命攸关”的,在作者的心中这桥是“感情攸关”的。“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这是对母亲架设的小桥的赞美,更是对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赞美。在本文未选入的部分中作者写有这样的话:“用最虔诚的心架设的桥永远美好。”这座红土小桥正是母亲用全部的爱心架设的。

第4自然段作者更深切地抒发了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如今,无须去看名家名作,单在乡村画师的山水画中见到有如家乡的小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足见这感念之情历久弥新、弥深。

2.本篇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突出主题的?

分析:桥是母亲尽心尽力所建所修,它朴实坚固,有如母亲。桥对一家人来说,性命攸关,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母亲维持。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那桥修得再简陋,也是美好的。桥是母亲的象征。“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洲,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司,朝着深处去,也必然有小桥。”在这里,桥已不再是一位母亲的象征,而是所有劳动母亲乃至劳动人民的象征了。这使得桥的象征得以升华,使文章的主题更为深化。

3.本文是怎样运用简朴平实的语言蕴含着深情的?

分析:语言是朴实的家常话语,感情是真挚的母子之情。如:“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膛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峡谷深处”,“小小田膛”,母亲既要照看孩子,又要下田劳动,而且是“浸没在齐膝”的水中。字里行间表现出感动与热爱之情,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读测试(方法步骤同前)。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本文文体是:

A.明文 B.记叙文 C.议论文

5.母亲架桥的原因是:

A.为乡邻做好事。

B.要过一条深溪去干农活,取得一家的口粮。

C.帮助寺庙和神社。

6母亲架设桥的原料有:

(1)

(2)

(3)

7.“我”9岁即与母亲作别,可在记忆中,母亲修过十来回!日桥,其原因是什么?

答:

8.“我”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得有露出圆木缺口的桥时,是怎样的感情?

答:

测试记录:

文章字数:2200字(含提示)

阅读用时: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理解率: %

阅读效率: 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见“难点、重点分析”的1、2、3题)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在整体阅读把握本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其构架与思路。

第2题:结合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3题:体会平实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四)疑难讨论。

(见“难点、重点分析”中1、2、3题的“分析”)

【小资料】

(一)速读测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吴门桥》

1~3题每题5分(答案略)4.拱;大运河;长虹(每空5分,共15分)5.一千多年前;隋场帝(10分)6.白居易、范成大、范仲淹、韩世忠、李秀成(写对一人,得5分,满分20分)7.唐朝刺史王仲舒,起名为宝带桥(10分)8.54个(10分)9.衬托出吴门桥的庄重、端丽(10分)10.万里长城(10分)

《母亲架设的桥》

1.答案略(10分)2.水上勉,日本(10分)3.答案略(10分)4.B(10分)5.B(10分)6.(1)两根圆木;(2)栗米板;(3)土(30分)7土桥一旧,栗木会腐烂,长出蘑菇(10分)8.悲痛的感情(潸然泪下)(10分)

(二)宝带桥,在江苏苏州葑门外约3公里,跨运河和澹台湖口,是联拱53孔石桥,全长316米。相传唐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资创建,又以形似宝带,故名。重建④、五次,现存者系清所建。桥堍两端各有石狮一对,北端两侧尚存。南端一段曾被日军炸毁,1956年冬修复。——摘自《辞海》

(三)碧野简介: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县人。早年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年春,他投身革命洪流,来到解放区,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他的代表作。

(四)重点内容图解。

《吴门桥》

《母亲架设的桥》

时间

事情

感觉

孩提时

母亲架桥

架桥目的:去峡谷干活

桥的特点: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

加桥的艰辛:十来回

“通向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

9岁后

在当沙弥时 浮现母亲架设的桥在外出旅途中

这桥“简陋”“美好”

如今

看到画上像母亲架设的桥

“潸然泪下”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意见(案例16篇) 电力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