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小编:

白居易以一曲《琵琶行》使其贬官江州的这段经历格外引人注意。但在语文教材及教参中多只介绍他前一年因“越职言事”而贬官的背景。教师在讲解该诗序言“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时,也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未能深究其义,有时甚至认为这是作者的表面之辞,不是诗人当时的真实心境。如果我们对白居易贬官江州、创作《琵琶行》之前的心迹作些梳理,就会发现“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确实是作者的真实情感的流露。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遭遇政敌的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白居易仕途中的第一次沉重的挫折。之前他曾官居翰林学士之职,这是唐代中后期文人们非常羡慕的职位。元和六年因丁母忧,辞官居家服丧,元和八年服除仍闲居家中,至元和九年冬才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此为东宫之官,按朝纲不应抢在在朝官员之前言事。但白居易出于对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的义愤,也是建功心切使然,冒然上奏,触怒当权者。此所谓“越职言事”的创作背景已为大家熟知。问题是作者于元和十年八月贬官至十一年秋创作《琵琶行》,已一年有余,为什么会在序言中冒出一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不是仅仅因为受到琵琶女沦落身世的刺激才偶然勾起了诗人自己迁谪失意的情怀呢?此间一年多时间里难道真的心若止水么?当然不是。但如果我们理解了白居易这一年多时间里的佛教禅宗人生意趣,就会发现其“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白居易生活的元和年间,佛教中的洪州禅主要在南方传播。白居易的贬所江州庐山正是洪州禅的传播中心,因此诗人有缘向洪州禅师叩问经义,证悟人生。当然,白居易接触禅宗经义实际上更早,在元和初年就有所涉猎,但要真正以此来参悟人生,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则是在经历了这次人生挫折之后。《白居易集》卷三十九《自诲》一文云: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物有万缘,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热人如火。万缘迭开,锁汝形骸;万感递至,火汝心怀。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使我未死,心化为灰。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生百年七十稀,设从与汝七十期。汝今已年四十四,却后二十五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44岁正是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前一年,也是他向马祖道一的弟子惟宽问道的那一年。这篇《自诲》当是作者在经历了人生仕宦之途的严重挫折之后,人生意趣皈依佛门,情感外泄而精心结撰的作品。文中所说的“饥而食,渴而饮”实际上是源于洪州禅师语录。

《景德传灯录》卷六和《大珠禅师语录》卷下均记载了马祖弟子慧海的一段著名问答:

有源律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慧海活动的年代略早于白居易。白居易在与洪州禅师的交往中当聆听过这样的语录。慧海所说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是对洪州禅“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皆是道”思想的具体发挥。所强调的并不仅仅是任运修行、随缘而安,而是重在当下的人生证悟。得道解脱只不过是把握当下的存在而已。而白居易的“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以诗人之笔,把禅宗教义揭示得更为明确。

虽然宋人在《容斋随笔》卷七中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但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的京城老艺人是大有人在的,特别是在那些水陆交通枢纽、商旅集散之地,这类艺人往往较多。因此,认为白居易创作《琵琶行》受到某位沦落艺人身世的刺激还是有可能的。联系到诗人此前对自己现实存在的禅宗式的证悟,立处皆真,禅悦洒脱,其序言“恬然自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云云,是完全可信的。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揭出诗人创作前后的这一层人生意趣,对理解和把握诗歌当有所裨益。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5)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劳动先进集体申请书(精选17篇) 2023年部队站岗个人总结(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