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小编:

一、重点精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那种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为什么说《赤壁》这首咏史诗是借题发挥呢?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矾,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在诗中,文天祥将个人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了他忠心报国的赤诚、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诗的前六句,诗人极力渲染了自己的家国之恨和艰难困厄的遭遇;最后两句,亦诗亦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名言从此流芳百世,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奋不顾身,慷慨就义。整首诗将叙事、抒情、议理融为一体,感情由悲伤到豪迈,格调由沉郁而昂扬,谱写出一曲千古不变的正义之歌。

4、《水调歌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在词中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他是由什么事物引起想象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这种想象的?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合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5、《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二、难点精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感情层层递进。

这首赠答诗的思想感情层层递进,如波涛翻滚。诗的开篇叙述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充满悲愤的情调;紧接着的三、四句又染上了怀念亡友、悲叹世事的感伤色彩;五、六句从消沉的情感中突然振起,对新生活充满着憧憬,结尾两句,更是掀起感情的高潮,精神抖擞。由于情绪的步步高涨,使全诗表达悲愤之情而不显得浅露,带有伤感色彩而不显得低沉,抒发昂扬的斗志而不显得空洞。

2、《过零丁洋》──语势磅礴,精心锤炼。

这首诗格调慷慨,语势磅礴,而且字斟句酌,精心锤炼。特别是第二联(即五、六两句),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零丁的艰难处境,是绝妙的对偶句。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事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蕴丰富。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传唱不已的佳作。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设问抒发了词人的情怀。上片从问月到赏月,由向往月宫到月下起舞。下片从赏月到问月,由月难常圆到人难常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词中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神奇美好的月色,可以说是一首中秋咏月的词章。作者又饱含情感笔墨,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并把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化作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开朗乐观、豁达豪放的情怀,又可称得上是一首佳节倍思亲的抒情篇章。

4、《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古抒怀,精练严谨。

这支散曲的前三句写景,是实写,后面都是借古抒怀,抒发感想,但这感想紧紧地贯穿于追念古事之中。全曲显得精练严谨。

三、写法精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巧用典故为我所用。

“闻笛赋”出现在“怀旧空吟”四字之后,是作者巧用典故,为我所用。本来是向秀闻笛声不胜感慨而作赋,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悼念,而刘禹锡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不在了,他只能“空吟闻笛赋”去怀旧,表达对老朋友的深切怀念。“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他因观棋,斧子把都烂了,回村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刘禹锡是以王质相比说自己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的模样了。用此典故既暗示贬谪时日之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怅然与生疏的感觉。

2、《赤壁》──点评历史,委婉曲折。

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诗人在此是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诗人是在用形象思维委婉曲折地点评历史,通过二乔形象的典型意义表达对历史事件的严肃议论,“东风……铜雀”句,其词微以婉,其论深且远,是千古佳句。

3、《山坡羊•潼关怀古》──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作者以拟人手法写景,山河都赋予人的性灵,山峰好像有意凝集成的,河水好像正在发怒。这样为表现下面天怒人怨的潼关路上的景象,作了生动形象的铺垫。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服装店长工作计划与安排(模板18篇) 双方私下和解的简单协议书(优秀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