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小编:

【选题分析】

1、在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正在使用的这套实验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根据此,我注意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些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加强了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再者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扩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近距离的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提到云南,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地理课所学的有关知识,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云南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地,各方面的媒体介绍较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到过那游玩,即使没去过学生,对此地也是为之向往,这些都构成了学习此文的良好条件,所以如果以《云南歌会》为教学载体,可以让学生较好实现我上面谈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民族风情及民歌文化。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教学设想】

1、以自主性学习为主:

(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

2、根据以上所选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小结,承认学生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发展。

3、借用网络,激发其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分为四个:

引出话题──认知探讨──构建新知──形成评价。

【教学媒体的选用】

教学内容 媒体类型 内容要点 媒体作用 目标1、2 CAI课件演示1 课题 点题 CAI课件演示2 作者生平 直观明确 CAI课件演示3 配乐朗诵课文 目标1、3 CAI课件演示4 云南民歌MTV片段 激趣,过渡 CAI课件演示5 三个片段 突出重点 CAI课件演示6 配乐朗诵课文 CAI课件演示7 各民族民歌MTV片段 提供信息 CAI课件演示8 有关民歌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CAI课件演示1:课题画面

《云南歌会》

沈从文

我们的生活与歌声可以说是永不分离,听歌、唱歌成了我们生活的一大乐趣,同学们你们一定会唱很多歌曲?就在你脱口而唱S.H.E、周杰伦、后街男孩的时候,你可想到唱唱我国的民歌?今天了,我们就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听听、看看我国云南的歌会。

二、了解作者

CAI课件演示2:作者生平。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三、听、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美,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1、多媒体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2、多媒体配乐朗诵课文,学生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品味、赏析,并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⑴ CAI课件画面3:

显示课文全文。

⑵ 学生找出的优美语句作出画线标志,并与学生相互探讨交流美之所在。

⑶ 回答听后你在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显示云南民族特色CAI画面。

⑷ 让我们来听一听绚丽的民歌。

CAI课件画面4:显示MTV片段。

① 《小河淌水》。

② 《绣荷包》。

③ 《猜调》。

④ 《放马山歌》。

⑤ 《雨不洒花花不开》。

刚才大家听到的都是云南的民歌,大家认为怎样?简单的说几句你的感受吧!

3、浏览全文,领会作者的构思,学习三种描写方法。

我想在沈从文先生写的歌会里,说不准就有人唱了这些歌。说起云南的民歌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多好听的歌,那么多的唱法,如何写起呀?下面再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如何构思创作?根据学生的探讨交流,引导出三个片断的描写。

CAI课件画面5:

《云南歌会》

沈从文

山野放歌──人物描写

山路漫歌──环境描写

金满斗会──场面描写

由此可见,沈从文先生真是一个很仔细观察生活的人,在众多纷繁的素料中,作者恰到妙处的选择了三个角度,并用不同的写作手段来进行描绘,从而让我们从多个角度领略到了云南歌会的美好,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中能加以具体运用,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美丽、迷人的云南风光,善良、康健的民族人民,孕育了动听、悦耳的声声民歌,再加上聪慧、勤奋的湘西作家,共同成就了这篇诱人之作,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让人难忘的民族气息吧!

CAI课件画面5:

重复配乐朗诵,学生轻声跟着诵读。

4、收集、整理信息,扩展学生视野,对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

CAI课件画面7:

各民族民歌MTV片段。

云南《月光下的凤尾竹》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山西《回娘家》四川《康定情歌》江苏《茉莉花》维吾尔《掀起你的盖头来》台湾《蜗牛和黄鹂鸟》陕西《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

同学们听了以上民歌,也看了一些有关民歌的知识,你会发现原来我国尽是民歌的海洋,有着如此之多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我们似乎很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投身其中。

5、小组选择探究主题,尽量让主题基本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老师参与每组探讨,注意对其引导,不宜过分追求专业化,活动的目的不在于研讨音乐,而是借音乐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用音乐构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后让每组归纳出交流重点,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况构思行文。从中来看学生对所学的运用和创新。

四、课后指导

(学校电子阅览室)课堂40分钟交流学习及自我探究的心得,进一步增加对作者及民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面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乃至形成一篇语句优美,构思清晰的文章,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BBS论坛,互相批阅赏析,共同进步。

五、教后小结

此课突破文章本生限制,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又注意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并且还及时的对所学情况进行反馈,让学生、老师能够了解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更好的突出教材是范例的作用。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总结大全 下属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