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同学们,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谁能说说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最后一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的。

二、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征,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三、整体感悟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明确:(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

2、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有如下几种:

课前、课上和下课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明确:以上故事情节的两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四、合作探究

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讨论并归纳: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2、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五、课堂小结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从一个巧妙的角度,通过他带着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的爱国之情。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这节课使我们了解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以探究性讨论为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牲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其中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这节课,我们重点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探究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小组讨论:

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

2、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3、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下课的举止和表情?

提示:解决第1、2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外貌、语言描写来理解人物。同时抓住韩麦尔先生的语言作为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借助比较、联想、体验,对语言隐含的意义做更有深度的把握。解决第 3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举止、表情描写来理解人物。

(只要学生找到能说出理由即可)

小结: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三、质疑释疑

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么老师就要提出问题了)

1、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提示: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2、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样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

提示: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鸽子咕咕的叫声和字帖的两个联想,都是抓住了细节描写,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3、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士兵的号声,描写这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4、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提示: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四、体验与反思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东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见解,老师引导)

五、课堂总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当今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迅猛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不能依靠别人,要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

一百年前,二十七岁的梁启超先生写下了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少年中国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齐读《少年中国说》片断。

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长为振兴中华的栋梁之材!

六、作业

收集有关爱国的故事或爱国名言。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环境 情节 人物

课前 心理

小弗郎士 动作

普法战争 课上 语言

韩麦尔先生 外貌

课下 表情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优学四史教育心得体会高中(案例23篇) 恐龙教案反思15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