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用“浏览”的形式,快速从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事情的始末。

2、过程与方法:

组成合作小组,课外查找人类登月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人类征服其他星球的大无畏精神,体会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无悔付出的那份崇高和神圣。

【教学建议】

1、浏览课文,根据文章明确的时间提示,用表格的形式简略纪录阿姆斯特朗等三人的登月始末。

时间 事件 1969年7月16日 “土星5号”火箭把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19日晚8点3分 飞船飞过月球和地球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飞船作减速运动,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飞船与登月舱脱离。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21日上午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1日下午1点56分 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 22日上午0点15分 开始准备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飞船对接。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圆满完成登月计划。

2、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完整地记录了人类首次伟大的登月经过。作为本次登月任务的执行者,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他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形式,去体会本次登月任务的意义,感受三位宇航员的崇高。

供参考的问题设计:

⑴ 读文章结尾,你是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话的?

⑵ 13段最后一句: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能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吗?(“美美”和“甜甜”两个形容词,要分析好,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

⑶ 登月计划是由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科林斯共同完成的,可是世人却更多的只记住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并把他的名字和人类第一次登月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是奥尔德林或科林斯(甚至没有登上月球,在那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他的形象没有出现在月球上,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你对此会怎么想呢?(这到题目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唤起学生对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神圣的严肃思考,从少年时代起树立追求“崇高”的信念。)

3、课后搜集人类登月的资料,进一步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执著精神,激发学生作为一个地球人的自豪感。

4、相关资料链接:

⑴ “教学用书”P171~174。

⑵ 资料下载。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阿波罗计划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人类月球探测进入了一个“宁静”期。这期间,世界各国均未对月球进行新的探测。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测,标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国之外,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例如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已于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测之旅。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教师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最新学校申请保安的申请书范文(20篇) 阿里云盘资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