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幸福是充实

小编:

【人物背景】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社科院,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人物自述】

对哲学和写作的看法

衡量成功有两个标准,自己心中的标准和社会的标准。以社会的标准来看,我算是很成功,被读者接受,有一定的名气,但从重要性来说,社会的评价对于我只是一件副产品,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我心中的成功是有特别喜欢做的事,并把它做到完美。我的兴趣恰好就是我的职业,这一点我很幸运。对学科间的划界我一直淡然面对,单位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其实我还是在搞哲学,只不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于一个研究问题的人来说,哲学和文学是不可能分开的,文学可以更好、更生动地表达我的哲学观点和思考。写出什么,属于哪个领域不重要,但要写出好东西,这是最重要的。我欣赏尼采是因为他是关注人生问题的哲学家,他不是把哲学看成完全学术的东西,而是带着对人生的热情去研究的,这种欣赏影响到我的风格,我只是对很多人生的问题感兴趣,然后去思考,去感受,去写作。

重要的经历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在北大上大学的时候,北大的环境和氛围给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我那时17岁,人生的观念正在定向,当时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是我大一的同学,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他大我三岁,读书面很广,爱思考问题,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很多名著,感觉突然有了一个很开阔的天地。我在中学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后来和他的接触,使我觉得有比学问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活本身。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义,他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在北大上课时,我很少听课,上课时看自己带去的书,下课时看得更多,当时很少有人看课本之外的书,而我花在那些死的书本知识上的时间是很少的。大学阶段,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学问的态度,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喜欢丰富而单纯的生活:我不喜欢特别热闹,特别复杂,社会交往过多的生活,我喜欢安静而单纯的生活,单纯不是单调,在精神上是很丰富的。我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读书、写作,和家人在一起。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看书、写作直至下午,晚上会陪陪家人,尤其陪女儿玩我是很投入的。周末全家会一起去郊外,我不愿过得太紧张,其实想到计划里很多没完成的项目,也会着急,但做事情本身不是目的。我想做的事很多。很想用一种比较综合的文学形式,比如小说,把我人生各个阶段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纯哲学的东西,很多感受放不进去,而小说是最有挑战性的文字作品,它容量最大,形式最自由,希望从明年开始,我能动手写这本小说。我还想把尼采的东西全部翻译出来,这件事,我一直在细水长流地做,此外,特别想系统地把古今中外最重要的书读一遍,读了一辈子的书,回头看时,发现很零碎,不成系统,我希望能做一次不被打断的阅读。

幸福是一种能力

有人常常抱怨条件不好,运气不好,幸福离自己很远。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首先要问自己,自己有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也好,苦难也好,是要用灵魂和心灵去感受的。很多时候,人的灵魂会不在现场,比如旅游,有人觉得很美,会激动,会感动,而有人得到的只是一种符号,告诉自己我旅游了,我到了这个地方了。爱情也好,亲情也好,需要我们灵魂在场。能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才有幸福可谈。但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幸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实,不管你感到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人生应该是有内容的、充实的人生。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周国平简介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祖国妈妈我爱你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对于公安工作懈怠整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