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小编: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势利的“趋”

文士其

对“趋”字作字形分析,不难发现“走”为其表义符号。与字形构成相符,“趋”字本义则为“走”(《说文》)。古人所谓“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跑”。然而,“趋”在汉语中,特别是在古代汉语中,又有“攀附权贵”之类的意义。比如“趋势”,即表示“趋奉权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趋附”,也就是今日所谓“趋炎附势”,干宝《搜神记》卷一:“(孙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其他如“趋拜”“趋陪”“趋媚”“趋迎”“趋奉”等古代熟语中的“趋”,也都蕴含着此种意义。

对“趋”字意义的这种变异,似乎可以作一种相当简单的理解,即其“攀附”意义就是由其本义“走”直接引发出来的,也就是说“攀附”被视为一种特定的“走”。然而,这种不求甚解之解无疑是很危险的。要作出科学的解释,应该对于“趋”这种行走方式在古代社会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究。

在古代社会,“趋”并不是一种普通的行走方式,而是卑贱者见尊贵者、权势者的一种特定的行走礼节。《战国策·赵策》中记载触龙进谏赵太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从中不难发现,官至左师的触龙见到太后也是要“趋”的,虽然脚不方便(病足)也不可免去这一礼节,“趋”得慢了(徐趋),还要道歉(自谢),足见“趋”这种礼节的重要性。《左传·成公十六年》中记载:“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所谓“趋风”,即快趋如风。以快趋如风表敬,正与触龙“徐趋”而“自谢”形成对比。萧何被刘邦赐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则是因为他对汉室具有特殊的功勋而获得了特权。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趋”这种行走礼节在古代社会中非同寻常的意义。

由此,我们不难领悟,正是因为“趋”曾经具有敬奉权贵的特殊功用,并在先民心理上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进而致使他们将“趋”与攀附权贵联系了起来。这种心理意识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便使“趋”字具有了“攀附权贵”之类的意义。

立即下载

下载说明:

* 本站使用了防盗链处理,请直接点击下载地址或者目标另存为下载!

* 如果不能下载,请点击此处查看下载说明

* 如果下载后不能打开,请点击此处查看阅读说明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