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编:admin

1、美术文化的熏陶。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①秦陵兵马俑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印痕,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艺术瑰宝,其气势恢宏,场面浩大,形象生动,或写实、或写意的艺术手法,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艺术学习宝藏。本课让学生走进兵马俑的世界,感受其气势宏大、撼人心魄的气势,从而领略秦汉时期丰厚而骄人的艺术与文化。

2、本土文化的弘扬。

本课,让学生走进祖国的秦陵兵马俑博物馆,通过欣赏分析,观察制作,感受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兵马俑艺术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我国艺术文化,弘扬、传承我国艺术文化的思想情感。

3、教学资源的开发。

陶是人类文化的最早载体,陶艺是人类最悠久的艺术表现手段。“玩陶”就是玩泥巴。本课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训练——玩泥巴,而是在玩泥的情趣上,作了一次深层次的文化艺术感知与体验。“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陵兵马俑,是秦朝殉葬帝王与诸候王陵墓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是我国陶艺艺术的瑰宝。本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观察分析、对比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汉兵马俑的不同艺术特色,并以制作兵马俑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一层地触摸中国经典的陶塑艺术文化,从而丰富了陶艺教学的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1、引导走进中国陶塑经典——兵马俑的艺术世界里,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宏扬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采用对比欣赏的方法,通过秦兵马俑的欣赏对比,让学生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有了一定地感知与体验,并在实践与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的欣赏、表现、创作能力有一定地提高。(知识与技法)

教学准备:

教具:、兵马俑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制作的兵马俑作品。

学具: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兵马俑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难点:在讨论、分析中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并尝试用黏土捏塑有特色的兵马俑形象。

教学过程:

一、照片倒入,课前思考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看照片的小孩再干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同学们喜欢玩泥巴吗?用你能做出那些东西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们也喜欢玩泥,并且还将泥捏制出了各种各样的器具,烧制后成了日常生活用品;有的,还将泥捏成人形,塑成古代战场上的兵与马,烧制成俑,陪葬于古代帝王的陵墓之中。

今天,就让我们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走进秦陵兵马俑,触摸祖国2000多年前的经典艺术。(出示课题:秦陵兵马俑博物馆)

设计意图:用古代的人也喜欢玩泥,不仅将泥捏成日常生活物品,还将泥塑成兵马俑,来揭示课题,语言亲切简洁,导入开门见山。

二、感知与体验。

(一)交流兵马俑历史背景并欣赏图片。

1.请学生说说有关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教师导语:关于秦陵兵马俑,你还了解哪些知识?或者说说你最想知道的。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下令修建长城。兵马俑:守卫陵墓的8000多名武士。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出示秦始皇图片)

兵马俑坑共有3个,其中1号坑就有1.4万平方米,比我们学校还要大。

2.了解俑的含义。

教师导语:同学们,那为什么古代帝王的陵墓里要陪葬兵马俑呢?

在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春秋战国后,用俑代替活人

殉葬。(俑其实就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秦始皇兵马俑其实就是秦始皇随葬的陶兵、陶马)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介绍秦汉兵马俑历史背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了课前资料收集的学习习惯。

(二)感受秦兵马俑阵势与气势。

1、播放录像。

教师导语:秦陵兵马俑还有更多你所不了解的知识呢!希望视频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感受他们的气势与阵势吧!

教师播放一组秦兵马俑与汉兵马俑的录像,学生观看。

2、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难怪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出示图片)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这些都向我们诉说着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大、多)

听!这样的音乐会让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视频录像的播放,一下了把学生从玩泥的兴趣中拉了过来。严整的军容、浩大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了最初的印象与感受。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白鹤梁的沉浮

下一篇:寒风吹彻原文阅读

优秀电脑动画设计实践报告(汇总18篇) 参观甘肃博物馆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