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小编:admin

教材说明:

《理想的风筝》是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写景,由看到别人放风筝引起对刘老师的回忆,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结尾抒情,紧接前文把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这篇文章很长,夹叙夹议。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渗透,加上六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阅读训练,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

2、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理解课题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收集苏书阳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四件事——笑谈腿疾、深情上课、倾听提问、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和课题对应的是?(放风筝)

3、是呀,春天又到了,我们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的生机(课件)。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风筝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复习直奔本课重点“放风筝”,并自然引入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在读中除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也把他们的思绪引向三十年前。】

二、品读细节,体验思念

(一)过渡:哪几自然段写了他放风筝的情景?请看学习提示(课件):默读7、8、9自然段,从中你看出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二)组织交流

预设一: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

1、心灵手巧的刘老师。“他的风筝各式各样……燕子风筝。

抓“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体会他用各式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

2、乐观坚强的刘老师。“他的腿自然不便奔跑……送上蓝天的快乐。”

抓“决不肯”和“不肯”进行对比。不便奔跑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他决不肯放弃,不放弃什么?(每次追求快乐的机会)齐读本句。

3、有童心、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抓“故意”,体会他的童心未泯、向生命挑战。抓“终于”体会他的永不放弃。预设步骤:

①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让刘老师最幸福、最充实的那一刻(出示课件,把 “他笑着,叫着,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以诗歌形式出示。)谁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体会再读一读。

②这些动作竟然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完成的,你们惊叹吗?我惊叹于他的乐观,你呢?把你们的惊叹读出来。

③刘老师只有一条腿,还要故意撒脱手,何必呢?此时你就是刘老师,你是怎么想的?体会他的乐观坚强、身残志坚。他成功了,把你们刚才体会到的坚强、乐观、勇敢读出来(引读诗歌)。

设计意图:本文事例典型,在叙述时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生动细腻地刻画,耐人寻味,尤其“放风筝”这部分是作者感受最深的内容,是课堂的着力点。因此围绕“从中你看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思考、圈画批注,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指导品味,就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过程,学生准确地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句子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后,自然会真切地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4、出示第10自然段(课件)。

(1)指名读。

(2)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和刘老师一起放风筝的少年,你觉得你又该怎样呢?

(板书:对生活 爱)

设计意图: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刘老师思想感情的过程,并內化成学生的行为。

(三)、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对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知道了刘老师是一个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再读4-6自然段,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看看刘老师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二:笑谈腿疾——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课件)

1、“只是有一次……甩掉了一条腿的”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乐观)

(2)刘老师的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对自己 乐观)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

(3)自己试读,指名读。

2、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1)指名读。

(2)课件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刘老师的风趣),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理解,同情刘老师),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刘老师坚强乐观)。

(3)结合填空题自己体会体会。

(4)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对比感情,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感情。

(5)多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能读好吗?(指名、齐读)

预设三:深情上课——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课件)

1、“他的课讲得极好……沉得地低下头去”

(1)他的课讲得极好……,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

(2)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是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板书:对工作 敬业)所以作者才说:“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关系。”|

预设四: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的好老师(课件)

1、“倘若……好!”

(1)(刘老师听学生的回答是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老师这样的赞赏面前更是一种享受,他们会受到多么大的鼓舞,会对学习产生多么大的兴趣!

(2)多好的老师呀!谁再来读一读?

2、“倘若有的……紧张”

(1)这会使同学感到多么亲切,畏难与紧张情绪一扫而光。

(2)你喜欢刘老师吗?指名读。

(3)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板书:对学生 关爱)所以作者才说(课件出示本段最后一句: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设计意图:由于谈腿疾和上课这两部分不是课文的重点,而且学生也有了学法的迁移能力,因此以读代讲,引导学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5)小结:刘老师之所以那么乐观,那么敬业,那么地爱学生,都源于他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人,而“放风筝”一部分,最能体现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所以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放风筝。这就是写文章时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也是写作选材的详略之道。以后我们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在小结中引导学生理清谈腿残、上课和放风筝之间的联系,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品味心声,升化主题

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永远留在了苏叔阳的记忆里。请看这段话(课件出示11自然段),默读,想想理想的风筝指什么?适时出示补充资料:文革期间受难与病魔搏斗。教师配乐范读,以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结:刘老师影响了苏叔阳一生,让他也像刘老师一样坚强。(板书:影响)

3、把理解送进去再读1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近苏叔阳,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使学生明白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使学生体会到课题的真正含义,也让刘老师和苏叔阳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4、总结:刘老师的拼搏精神、不放弃的精神,成了苏叔阳的人生信念。

5、引读: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看到(齐读第二段),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我就会在心中深情地呼唤——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在学完全文后再读第二自然段,相信学生会有更多的理解。当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时,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尽管身有残疾但活得顽强、乐观的刘老师,这其实就是触景生情、见物思人,饱含的是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所以作者才会发出深情的呼唤。

四、作业

1、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2、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都德的《最后一课》。

五、板书设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莫泊桑拜师

下一篇:寒风吹彻原文阅读

银行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专业22篇) 2023年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汇报 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