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经典谚语

小编:

  导语:除夕,又称为年三十,是农历腊月十二月三十日,正月前一天,在这一天人们有守夜的习惯。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除夕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除夕的谚语:

  1、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

  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2、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3、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4、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5、二十三,保证还;

  二十四,我发誓;

  二十五,找老姑;

  二十六,找老舅;

  二十七,不要急;

  二十八,再想法;

  二十九,明天有;

  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6、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洗一洗;

  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

  年三十,吃饺子。

  关于除夕的习俗:

  除夕的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除夕的习俗: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的习俗: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除夕的习俗: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的习俗: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除夕夜守岁的经典谚语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最新物业工作总结汇报(模板9篇) 最新人力社保工作总结报告 人力资源社保工作总结(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