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人类一个永远的话题

小编:


忘不了那一眼

罗斌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眼,每每想起它,就想起与母亲含辛茹苦的日子,想起孩童的艰辛、母亲的期盼,眼眶湿漉漉的。

那是1982年8月30日,我随父亲转学到周旺中学去读初二,母亲送我到车站,当客车启动时,我回头看去,只见母亲还站在那里,手里捏着扁担。突然,我看见有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母亲眼角流下来,母亲没有用手去擦,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我。想到母亲从此就一个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弟妹在那贫瘠的土地上苦苦挣扎,没有我在她的身边,母亲将是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凄苦。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 母亲是回族,在娘家是晚女,外公外婆看的挺重、挺娇气(外公在当地回族里的辈份很高,在邻里很有威望)。舅舅、姨都很疼爱她。嫁给父亲后,吃苦的日子就来了。父亲家很穷,兄弟三人,父亲排行第二,大伯父过继给了一个远房长辈。父亲在县城一中读初中的时候常常是赤足,冬天也是如此。父亲初中还未毕业,我的奶奶就去世了,从此,父亲早晨上学时书包里再也没有用糠做的粑粑了。饶是如此,父亲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上完了初中,后又考入安江农校,在农校入伍参军。退伍后又修完学业,分配在距家一百多里外的高坪镇。那时,我的爷爷也早就过世了。母亲嫁过来后,没有跟随父亲在外,而是住在父亲的老家——南松。我的爷爷的房子早就倒塌了。不得已,父亲在一个堂兄那里暂借了一间房子把母亲安顿下来。可怜我的母亲,一个从小娇养惯了的女人,生活一开始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父亲的工作责任心极强,一年半载难得回家一次,母亲就在陌生的环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着她并不熟悉的我们汉族人的活计。当时是生产队,计的是工分,母亲劳作一天,计八分。为了多积累些工分,年底多分些谷子,母亲一刻也舍不得休息。不久,在亲戚们的帮助下,母亲有了一间矮小的土房。那年冬天,也就是母亲结婚的第一年冬天,临近年关时,母亲生下了我。据母亲说,她生我时,父亲以为她是肚子痛,还用竹料作的火缸拔她的肚子,为她抽寒气。幸亏六奶奶风风火火赶来查看,说母亲要生崽了,父亲才恍然大悟。

生下我后,日子更加艰难。春节过后不久,父亲把母亲托付给六奶奶,就徒步上班去了。六奶奶生前曾对我说,我母亲坐月子还未坐满,就下床争工分去了。以至如今母亲身体非常虚弱,常常头痛。可那时有啥法子,不劳动,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年底就分不到几粒谷子呀!可是,即便妈妈一年到头拼死拼命地劳作,年底也分不到几担谷子,父亲还得年年用钱回来换工分。

有文化有工作的父亲,在村子里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头脸的人物,村里人就非常妒忌,常常千方百计地克扣母亲的工分。母亲后来告诉过我,说三爷(父亲堂兄弟九人,父亲排行第六)当生产队长时,只因母亲给我多喂了一口奶,出工时稍稍迟到了一些,三爷就不顾我母亲苦苦哀求,坚持扣了母亲二分工分。说起那段日子,母亲眼眶就是湿泽泽的。是呵,母亲常常说,苦点累点她能挺过去,她最怕的就是无助,就是邻里的冷漠。不得已,母亲只好把我背在背上。后来我长到两三岁时,母亲背着吃力,劳作自然慢了些,那些嫉妒的人就呵斥我母亲,威胁说要扣工分。无奈,母亲只好把我放在家里,托付给六奶奶她们。有时六奶奶她们没有空闲,母亲就把我关在家里,锁上门(怕我东走西走,不安全。)。母亲说那时我真听话,从不哭闹,常常用小手掰着门缝,眼睛就着门缝傻傻地看着外面;或者痴痴地坐在台阶上,双手支着下巴,傻乎乎地望着外面劳作的大人们。因此,别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莫子。我现在一直很爱惜这外号,搞新闻、弄小说一直舍不得用它,只在回忆我和母亲那段艰苦的岁月时才舍得用这外号。有人曾经逗我是盼妈妈呀还是盼爸爸,那时我虽然没有作声,但心里既念着妈妈早点回来亲亲我,也盼望着爸爸突然出现在远处的田埂上,这才叫我惊喜呢。

好不容易长到四岁,我终于可以帮母亲做些事情了,比如做做饭,扫扫地。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记得五岁时的一个夏天,我放鹅时因贪玩或者是鹅太多而我太小管不住鹅至使鹅吃了队上的一些刚插上的禾苗,队里毫不留情地地扣了母亲五分工分。母亲气坏了,狠狠地打了我,打得我满院子跑。打过后母亲又难过得抱住我大哭。后来,母亲好说歹说终于从队上给我承包了一块三分大的田,叫我插秧,说可以挣五个工分。我好玩又怕晒,便把衣服脱得光光的,浑身涂满了泥巴,泥巴晒干了就在田里打一个滚,又湿了,软绵绵地,怪凉快的。母亲散工后顾不上吃饭,帮着我把这块三分大的田插完了,挣了额外的五分工分。不久,母亲又从队上给我领回了一条牛,早上下午叫我放牛。放牛也可以挣工分,据说一天也可以挣两三分呢。即便母亲千方百计地想着挣工分,可一年下来还是分不到三四担谷子,我常常吃不饱,母亲就更不用说了。因此,那时母亲就常常趁雨天里带我到外公家去打牙傺。回来时,外公外婆总要给我装上满满一袋子东西。母亲也常利用农闲时的空余时间到在造纸厂工作的姨那里去,回来时我总要翻那胀鼓鼓的包,里面好吃的好穿的一大堆。父亲曾说过,72年过苦日子时,我不过三岁,母亲常吃萝卜饭、红薯饭,却常常给我蒸一小碗米饭。以后接连生下弟弟和妹妹,日子过得更加艰苦了。

我真正能帮助母亲的,是我上学的那一年。那年我七岁,虽说放牛能挣工分,但母亲还是好说歹说,给我在队里挣了个二点五分的底工。从此,星期天和寒暑假,我便与母亲一道外出劳作挣工分。母亲终于有一个劳动的伴了,脸上便偶尔可以看到些笑容。

79年我读小学三年级时,队里开始搞责任制了,把田承包到户。妈妈高兴极了,说终于可以节省出时间给孩子喂奶了。我的小弟因此有了福气,被母亲喂奶喂得胖胖的,一直喂到七岁,母亲说那是她对孩子的补偿。当年,长期困绕我家的粮食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还有了一些节余。母亲劳作更有劲了,仿佛看到了希望。此时我也完全成了一个十足的劳动力了,跟着母亲田里田外,忙上忙下。但我仍常感到力不从心。记得有一次天快黑了,我和母亲挑着稻草急急忙忙地往家赶。突然,母亲一脚采空,跌了一跤,脸朝地伏在地上,百来重的稻草担子压在她的背上。我费了吃奶的劲也搬不动。看着母亲被压在地上难过的样子,我伤心得大哭起来,那凄惨的哭声至今揪得我心痛,我可怜的母亲!最后,母亲在我的协助下,总算一点一点从担子下挪了出来。每每想起母亲当时被压在地上的样子,我真想大吼,发泄胸中的悲愤。后来,凡我在家,我坚决不许母亲挑重的担子。

81年,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并且将这第一名位置牢牢地占住。那段日子,老师家访时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每每这时,老师总会带来好消息,总是夸我懂事,将来肯定有出息。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开心地笑,笑得那样甜,那样美,眼睛亮晶晶的。顺便插一句,母亲年轻时是很漂亮的,我看到过她和父亲的结婚照,母亲扎着两只羊角辫,大大的眼睛,父亲穿着军装,很英俊,这张相片至今我还保藏着。虽然我在学校是绝对的第一,但参加县里的比赛总取不到名次。母亲终于明白,我们乡的教育水平太低了。于是她跟父亲合计,决定送我到城里的中学去读书。正好那年父亲从高坪调到周旺公社去当书记,于是母亲用扁担给我挑了米和书包,送我到周旺中学去读初二。

当时,在母亲看来,她那懂事的儿子到外地求学去了,带着她的希望,所以她激动地流泪了;在我看来,我在家多多少少可以帮母亲做点什么,可以陪母亲说说话,现在我走了,弟妹年幼,谁来帮助母亲呢?大弟,他还小,肩膀还嫩,怎能让他过早地挑上生活的重担呢?所以我悲伤,悲母亲之凄苦、伤母亲之无助。

岁月流逝,生活多艰。十多年来,我进一中,考大学,直至参加工作到如今,虽然事物繁忙,变化多多,然而儿时的岁月却历历在目,每当想起与母亲分别的那一幕,想起母亲眼角晶莹的泪珠,我的心便止不住地颤动,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与毅力,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不胆怯、不退缩;我感谢母亲,她教给我质朴的品质和善良的心境,使我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能保持我固有的宁静和美好。

如今,因为工作忙碌,我竟很少回家看望母亲。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的那段日子。每当我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时,我便想起母亲,想起与母亲那段相依为命的日子,想起母亲那饱含希望的泪眼,想起这些,便觉有一股热流充满我全身,令我激动不已,使我信心百倍。

母亲的伟大,对于任何有知觉的东西都是如此

母豹·母鹿·母爱

罗斌

有人说,人与动物有共通性,这共通性就是母爱。

一个老猎人在森林里遭遇到一只母豹,情急这中,他连发四枪,枪枪命中,但豹子还是逃走了。惊诧万分的猎人循着血迹找到了豹巢,他看到这样一幕:母豹躺在地上,在两只幼豹拼命地吸奶中平静死去......

这是另一个老猎人,寻猎、打猎、卖钱、换物,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一次,他看到一只母鹿,这是一只肥硕的母鹿,老猎人果断地举起了枪。然而令他惊诧的是,母鹿并没有逃走,而是向他跑了下去,眼中渗出泪。老猎人手微微一抖,但作为一个职业猎人,他还是打出了他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枪。割皮、开肚、清脏,老猎人象往日一样清理这只母鹿,然而令他震憾的是母鹿肚里裹着一只幼鹿......

毕业于旧国民女子高等学校的付兰波是一位有着五个子女的母亲,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伴被错划成右派,投入监狱20年。在困境中,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家庭的重任,独立抚养着5个子女。为了生活,夏天她压面条,冬天卖烤地瓜,每天晚上还要伴着月光打草帘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20年中她从未在子女面前流过眼泪,坚强地面对一切。在入不敷出的生活中,孩子的书还能不能念下去?她的回答是,砸锅卖铁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她把做生意换来的几分钱、几角钱积攒起来供孩子读书,孩子们看到妈妈太难了,几次想辍学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都被她拒绝。在经历了"反右"、"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后,她没让一个孩子失学,全部读完了中学,如今,她的小儿子已在英国修完博士学位。从苦日子走过来的她,如今已75岁了,但是,她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却把节省下的钱资助困难户孩子上学,用真情书写了人类伟大的母爱。

人类的母爱高于动物的母爱。如果说付兰波苦心供养五个子女的故事类似于动物母爱的一种本能的话,那么她后来仍然极力节俭并把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困难户孩子上学的行为就是一种高于动物母爱的爱,这也是人类伟大于动物之所在,人类能够由己及人,将爱普施于他人。

孟郊的《游子吟》:"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母爱的深重。

"暗中时滴思母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寒衣针线密,字信墨痕新。"千百年来,唯有母爱是不断的音弦。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乌鲁木齐的意思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最新幼儿园科学领域神奇牛奶教案及反思(五篇) 月亮的童话故事(实用18篇)